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让“移风易俗”之花开满齐鲁大地

2024-09-14 编辑: 徐栋波
  如何做好移风易俗?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让现代文明理念在乡村深深扎根。移风易俗绝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久久为功,以“理”为基、以“法”为纲、以“样”为范,共同在齐鲁大地上培育出绚烂多彩的“移风易俗”之花。
  抵制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使移风易俗有“理”可依。山东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也存在一些与时代精神相悖、阻碍社会发展的陈规陋习。如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婚丧嫁娶、盲目攀比的人情消费等,这些现象在加重民众经济负担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推进移风易俗,面上改的是不良的行为习惯,根上改的是价值观念。我们应在尊重历史的同时,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新风正气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强化政府主导,落实政策引导,让移风易俗有“法”可循。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各级政府应主动作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为移风易俗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目前,农村仍是陈规陋习的“重灾区”,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以村规民约制修订为抓手,将婚丧事宜操办流程、标准规范明确化,使之成为婚丧嫁娶的“硬杠杠”,让陈规陋习“无处遁形”。加强对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建设指导,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树立典型示范,加强宣传教育,使移风易俗有“样”可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部分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陋习盛行,这些旧俗历时长久,尤其在农村根深蒂固。各地应深入挖掘和宣传那些在移风易俗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激励广大群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重要阵地,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普及移风易俗相关知识,宣传移风易俗榜样事迹,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新风正气的力量,从而自觉加入到移风易俗的行列中来。(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曲林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