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葡萄园里的“增收经”

2024-09-23 编辑: 徐栋波

  “今年我种了8个品种的葡萄,平均亩产近3000斤,一亩地收入近2万元。”9月18日一大早,在文登区葛家镇于家口村,果农于庆波手握剪刀,穿梭在葡萄园内,一边忙着采摘、装车、称重,一边算起了她的增收账。

  “这几天,每天都得准备300箱,不然不够卖的。功夫下到了,质量好了,顾客自然就相信我了。”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于庆波每天除了要开园迎客,还得起早将顾客们预订好的葡萄采摘、打包。

  于庆波所在的葛家镇,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良好基础,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强镇,旅游兴镇”的发展定位,镇政府整合镇域内于家口葡萄、谭家口桃花、圣经山景区以及农家宴等资源,规划了西部生态旅游休闲带的发展布局,形成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产业之路。在政策支持下,于庆波也顺势把自家葡萄地变成了采摘园,和村民们一起种下“致富果”,吃上了“旅游饭”。

  “为了提高葡萄的质量,我们村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葡萄种植水平。镇政府也邀请了专家,对打枝、施肥、疏果等环节手把手指导。”于庆波说。

  几年前,于庆波发现自家园内大部分葡萄在中秋节前后成熟,国庆节游客最多,却没有葡萄可摘。为了让葡萄采摘期更长,于庆波更换了部分晚熟品种,同时,她还在葡萄苗的精细化管理上花了不少心思:每株逐一修剪、施肥,一次次调整水肥配比。虽然这种方式成本较高,但品质提升了,为来年增收打下基础。

  承接研学活动、企业团建、亲子活动……随着葡萄的丰收,于家口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于家口村,像于庆波一样种植葡萄的村民有100多户,村里几乎有种植条件的村民都种上了葡萄,种植面积约有600余亩。

  目前,我市葡萄栽培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近3万吨。像于家口村一样,不少地方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发展壮大餐饮民宿、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义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