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赵树一)9月25日下午,市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提问。
近年来,市司法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通过完善制度设计、整合法律资源、强化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今年,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8个,镇(街)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73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21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全覆盖,城乡“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基本形成。同时,将“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归并整合,设立了6个值班坐席,实行“7×24”运行机制,确保服务不间断、有事实时办,年均解答来电咨询4.2万余人次。全市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基层法律服务行业法律服务机构180多家,法律服务人员1400余人,人民调解组织3105个,人民调解员13000余人,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据悉,目前全市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余件,律师办理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年均2万余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服务年均1.2万余件,村(社区)法律顾问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各类法律咨询服务年均17.5万余次,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年均3.6万余件,司法鉴定机构提供司法鉴定服务年均1.1万余件,各级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各类纠纷年均1.5万余件,调解矛盾纠纷成功率达99%。
为认真落实市委“三个大抓”的部署要求,市司法局出台服务保障大抓经济20条措施,以务实举措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建由258名律师组成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法律服务团,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全流程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园区式”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以经开区“智慧谷”法治服务区为样板,推动建成4个各具特色的“园区式”法律服务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