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威海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

2024-09-26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赵树一)9月25日下午,市新闻办举行“讲好文物故事 延续历史文脉”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在统筹文物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相关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文物部门认真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创新开展,取得系列重要成果。目前,我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3处;另有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其中明清海防遗存、威海英式建筑、胶东民居海草房、革命文物遗存尤富地域文化特色。

      不断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制,促进文物合理利用。我市修订了《威海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区市、开发区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2019—2023年,全市共实施文物保护项目31项,其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20项,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11项,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也为文物的进一步展示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2019—2023年间,对海草房实施了7个修缮保护项目,东楮岛、东墩、烟墩角等海草房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热门目的地,海草房保护利用入选“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十佳案例”。“军地共建、活化利用——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建筑群保护利用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乳山市以胶东育儿所为中心,串联下石硼等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路线,经验做法获省文旅厅宣传推广。

      此外,我市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2017年至2023年,我市会同国家、省文物考古部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和北洋海军的驻泊地——威海湾中的北洋沉舰开展系列水下考古调查,取得重要成果,经新华社等权威媒体发布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极大提升了我市文物考古工作知名度。(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