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国际

9月27日,山东有一件大事

2024-09-27 编辑: 刘佳琳

      9月27日,山东有一件大事。

      这还真是一件大事。与传统文化有关,与中国文明有关,当然,也同我们国家软实力密切相关。

      9月27日—10月7日,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9月27日,有盛大开幕式;9月28日,还有甲辰年公祭大典。

      今年的文化节,尤其不一般。

      第一个不一般,年份不一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5周年。逢五逢十,我们自然更加重视,更别提是老夫子的诞辰。

      第二个不一般,举办地不一般。

      主会场在山东曲阜,分会场是浙江衢州。南北孔府,联动而行,也是一桩盛事。

      第三个不一般,全世界共襄盛举。

      这一次,真的是“山东主场、全球参与”。看介绍,36个国家及地区的370多名外宾参加活动,其中不乏国际组织、国际友城、驻华使节代表,还有境外孔庙、文庙、书院、儒学机构代表,境外孔子后裔,海外华人华侨代表和境外青少年代表……

      因为老夫子,全世界聚集在一起,让人欣喜的一点,青少年比例又有提升。

      孔子,肯定既是中国的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

      记得2019年中国最高领导人访问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特别赠送了一本《论语导读》法语原版作为国礼。

      这本印制于1688年的书籍,扉页有一行用古法语书写的字迹:“致读者——本书作为阅读孔子的钥匙。”

      看新华社的报道,马克龙感慨地对中国领导人说:“伏尔泰、孟德斯鸠都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听了马克龙的介绍,中国领导人也感慨道:“这个礼物很珍贵。”

      这本与孔夫子有关的法文书,现在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重要馆藏。

      我们更要看到,当前特殊的时代大背景。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冲突论甚嚣尘上,在地缘政治变局中,我们也无奈看到,一些国家的大国沙文主义,非我文明,就抹黑霸凌;弱小国家,总是受辱挨打。

      更别提在加沙,在黎巴嫩,在世界很多地方,杀戮在继续,真的是人间悲剧。

      这样好吗?

      我们别忘了老夫子的教诲:“四海之内皆兄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的政要,都喜欢在演讲和文章中,时不时引用一两句孔老夫子的经典语录。

      孔子,是中国人,也是全人类智慧的杰出代表。

      今年的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还有一些创新。

      比如,祭孔大典,今年在曲阜设主祭场,与“衢州祭孔”“境外祭孔”“云祭孔”联动,跨越时空界限,共同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还有,开展“斯文在兹”——全球文庙书院溯源之旅,以及“高山仰止”——新杏坛·大家讲,邀请中外著名文化人士开展主题演讲、主旨对话,等等。

      反正,这几天的曲阜,您如果去了,最大的感受,肯定是格外热闹。

      最后,还是三点个人的感慨吧。

      感慨一,国潮真热。

      热,不是一般的热。

      马面裙是热,山西古建筑是热,但我更看重的,是背后的传统文化热。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我们非常自信的一点,就是我们悠久又璀璨的中华文化,其中,孔老夫子的贡献,毋庸置疑。

      我敢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人没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今天我们讲第二个结合,那更需要我们重视传统文化,发扬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有一个预感吧,随着国际孔子文化节等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以后外国人到中国研学,估计第一站要去的,就是山东,就是曲阜了。

      感慨二,山东人有一套。

      从之前的尼山文明论坛,到现在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山东人围绕着传统文化,围绕着孔老夫子,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文化IP,真让人刮目相看。

      什么是继承?

      这就是继承。

      什么是创新发展?

      这就是创新发展。

      我之前就说过,在孔子故里举办的论坛,假以时日和机缘,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论坛,有关文明交流互鉴的论坛,也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论坛。

      同样,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必定会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世界爱上中国文化的一个契机。

      感慨三,感谢伟大的孔子,也感谢这个开放的时代。

      2000多年来,对于孔子的评价,起起伏伏,我们有过不堪回首的过去,但今天,相信有见识的朋友都清楚,孔子对中国对世界的正面影响。

      任何学说或思想,难免都有时代的烙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孔子肯定是中国的一张光辉名片。

      在海外工作的时候,我常常被问及,谁是外国人最熟悉的中国人?

      我觉得,在古代诸先贤中,第一就是孔子,第二是孙子(孙武)。

      反正在国外逛书店,这两位中国人的书籍,感觉最多。孔子的《论语》,各种版本,就不要多说了;孙子的《战争的艺术》(即《孙子》),外国人也是各种解读。

      借助孔子、孙子等先贤,讲好他们的故事,从很大程度,也就讲好了我们中国的故事。

      这是山东人的优势,更是山东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我们看到了让人眼前一亮中国孔子文化艺术节;假以时日,是不是也可以来个孙子战争艺术论坛呢?(来源: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