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刘凌玉)10月9日,市新闻办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有关情况。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连续6年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擦亮“食在威海 营养健康”品牌。
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建伟介绍,近年来,在国家、省有关部门指导下,我市围绕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营养健康惠民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试,连续6年蝉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持续擦亮“食在威海 营养健康”品牌。第二届中国减盐大会、2023(第二届)中国食育发展大会、全国综合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首届中国膳食营养大会先后在威海召开,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全国推广。
强化顶层设计,凝聚试验区建设强大合力。我市建立“政府统筹、卫健牵头、部门协同、专家参与”工作机制,市政府牵头制定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年规划,印发《威海市国家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每年制定重点工作计划、每季度跟踪问效、每月调度进展情况,全力推动试验区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精。
聚焦风险防控,构筑食品安全绿色屏障。我市研发食源性疾病信息预警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全覆盖,疾病风险及时报送率和准确率显著提升。创新构建食品安全风险地图,对医疗机构报卡数据和多点触发系统社会化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进行标识,直观展现食品安全风险趋势、风险人群、风险食品等信息,提高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水平。
突出标准引领,助推食品产业蓬勃发展。我市把标准化建设作为赋能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西洋参、海带、牡蛎等特色产业,先后制定或修订《干海参等级规格》《鲜海水鱼通则》等10余项国家、省行业标准,成功争创威海刺参、文登西洋参、乳山牡蛎等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助力浦源食品等行业重点领军企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将西洋参列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不断推动西洋参产品和市场全链条延伸。
坚持营养惠民,擦亮“健康威海”金字招牌。我市创新建立营养指导员工作机制,持续做好营养指导员选拔、培训、聘用、管理和使用等“全链条”式建设,开展“营在威海”实践活动400余次,惠及50万余人次。针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探索建立多元助餐模式,建成城乡老年餐桌1127处,日均服务老年人3万人次;研发中小学标准化餐谱242道,组织实施学生营养先行先试项目;创新制定营养健康社区、超市建设指南,建成营养健康食堂(餐厅)133家、学校144家、超市41家、社区15家,营养健康场所县均数量位居全省第一,营养健康超市建设为全国首创。
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我市创新开展特色产业振兴工程,在优化备案管理、坚持数字赋能、助推特色产业升级上持续发力,为全市健康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生动力。“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数字标签推广应用项目,以数字化推进食品标签透明化、安全化,省卫生健康委将我市相关做法进行了推广。”市卫生健康委四级调研员耿小英介绍。
食源性疾病监测方面,我市坚持在多渠道监测、多点位触发、多级别平台对接上不断创新,建立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新体系,全力保卫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我们升级改造医疗机构HIS系统,与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平台无缝对接,实现相关信息自动生成传输,同时运用国家标准接口,实现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对接,完成医院、市、省和国家平台监测数据直报直传,大幅提升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报告准确率和时效性。”市疾控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邹积志介绍,当前全市1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完成对接,上报准确率达99.35%。
作为中心城区,今年环翠区承接3项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重点先行先试项目,环翠区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区疾控中心党支部书记岳善峰表示,环翠区将在营养健康惠民工作上深入开展健康环翠建设,持续提升环翠区营养健康服务水平,增强辖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