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区

威海营商行丨问需解难,经区着力当好企业“服务员”

2024-10-15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延伸涉企服务触角,提升涉企服务水平,形成前端收集、中端解决、末端提质的服务模式……今年以来,经区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着力点,用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探头”,努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
  提升企业竞争力是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关键。经区依托企业大走访、“四张清单”机制精准收集企业所需所盼,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企业家活动日·周五下午茶”、企业沙龙、企业圆桌会、“法治‘微实事’ 进企促发展”等系列活动,涵盖行业交流、配套合作、政策解读、法律辅导、管理培训等17个领域,通过高频次、常态化互动交流,拉近政企沟通和服务距离。今年以来,已开展“周五下午茶”87场、企业沙龙12期、企业圆桌会15场,举办“经心说法”大讲堂100期,举行知识产权、检察护企专题讲座5次,覆盖企业3576余家次,促成95家企业达成产业链供需协议,镇域企业合作规模达6.4亿元。
  经区还设立12345政务便民热线涉企诉求专席,建立“座席直办+政策专员办+工单提速办”诉求处置机制,对首次办理涉企诉求单位开展“上门送法”,争取涉企诉求1小时内与诉求人联系,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反映集中、疑难复杂的问题,严格落实部门“首接负责”“吹哨报到”机制,对涉企诉求全量回访,确保企业诉求一办到底。截至目前,受理企业诉求按期回复率和办理满意率均为100%。
  建立“热线+优化营商环境”联动机制,对企业诉求问题梳理分析,由经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反馈各镇街,借力企业大走访,对问题解决情况再落实,对项目手续办理和发展瓶颈等共性问题主动问需于其他企业,做到解决一类问题、受益一批企业。构建“政务+法务”服务联动工作机制,打造全省首个“政务法务服务中心”,为企业扫清行政审批流程中的法治堵点、盲区、难题。
  聚焦前端、中端收集梳理的问题,经区从深化重点领域对标改革、优化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行动,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在新能源建设领域,为破解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手续办理跑腿多、资料多、报装难问题,实现充电桩建设“一件事”全流程压缩审批事项50%,申请材料压减40%以上。
  针对商住综合楼店铺油烟扰民问题多发,经区创新餐饮经营选址联动指导机制,申请人在申办营业执照时,行政审批部门同步将信息推送城管部门,城管部门第一时间进行勘前指导和现场核查,不仅减少了餐饮商户因选址不当造成损失,也避免了后期因油烟污染引发居民投诉。
  经区在全省率先增设食品经营许可证前指导公共服务事项,实现证前指导、受理、审查、决定等各环节线上线下标准化、增值化服务,已为576家餐饮类市场主体完成了食品经营许可申请。
  同时,经区还创新信用监管,研究出台《韩乐坊信用积分管理办法》《韩乐坊诚信示范商户评选办法》,创建商圈信用评价标准,在韩乐坊商圈创设“商圈信用驿站”、信用地图导航、扫码信用借伞等信用应用场景20余处,商户和群众信用建设体验感增强,商圈信誉度、美誉度显著提升。(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孙艳丽)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复审:胡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