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人,归根结底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的“振兴”,因此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更要注重农民群众“头脑中的建设”,以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
以人兴文,激活内生动力。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聚焦于群众需求,促进农村群众从观念革新到行为转变。受限于资源、环境、教育等因素,农村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思想观念保守、行动较为迟缓、开放合作不够、改革创新不佳等问题。因此要激活农民的内在动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转变。以人兴文还体现在农民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要进一步引导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运用新手段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增强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农民群众技能素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帮助农村群众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文化振兴,强化精神支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上的乡村振兴”,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补充和延伸,具有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作用。要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焦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教育、文体活动等设施条件,筑牢家门口的乡村文化振兴“主阵地”。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要通过榜样评选、道德评议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知易行难,涉及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倡导文明、健康、生态的新观念。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通过举办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生态安葬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文明风俗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农村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大活报、非遗手作、农民运动会、四季“村晚”等展示本地特色农耕文化的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规范,改变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恶俗婚闹等陋习。
移风易俗是一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变革,只有依托核心策略,把握重要环节,用好关键一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上的源头活水、精神上的强大动力和道德上的丰厚滋养。(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丁童)
以人兴文,激活内生动力。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聚焦于群众需求,促进农村群众从观念革新到行为转变。受限于资源、环境、教育等因素,农村部分地区长期存在思想观念保守、行动较为迟缓、开放合作不够、改革创新不佳等问题。因此要激活农民的内在动力,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实现从“要我振兴”到“我要振兴”的转变。以人兴文还体现在农民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上。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要进一步引导农民共享互联网发展的成果,运用新手段学习科学知识和先进文化,增强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农民群众技能素质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帮助农村群众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文化振兴,强化精神支撑。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思想上的乡村振兴”,是物质文明建设的补充和延伸,具有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强大作用。要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聚焦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进一步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文化教育、文体活动等设施条件,筑牢家门口的乡村文化振兴“主阵地”。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传统美德,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新生活。要通过榜样评选、道德评议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移风易俗知易行难,涉及到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倡导文明、健康、生态的新观念。反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通过举办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生态安葬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做文明风俗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要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农村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大活报、非遗手作、农民运动会、四季“村晚”等展示本地特色农耕文化的文明实践系列活动。要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规范,改变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恶俗婚闹等陋习。
移风易俗是一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变革,只有依托核心策略,把握重要环节,用好关键一招,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思想上的源头活水、精神上的强大动力和道德上的丰厚滋养。(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丁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