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社会

“三大战略”结硕果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10-18 编辑: 宋倩

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质量品牌战略,全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在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及高水平保护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与此同时,威海市及环翠区分别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市、县,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两年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和全省评议优秀等次。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1-8月全市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37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6.43件,居全省第6位;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20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12.12件,提前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翻番目标。目前,全市共有商标8.21万件。其中,驰名商标40件、地理标志商标总量达到65件,总数居全省第3位。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大幅提升。我市印发了《威海市市级专利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旨在进一步激发全市创新活力和转化动力,降低中小企业获取专利技术的门槛,助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成立了“威海市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实现了全市高校院所1774件存量专利100%盘点;“沉睡”专利转移转化169次,同比增长148%,专利转化运用经验做法全省推广;威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贴一补一考”机制和“三联”工作模式,入选了省市场监管局十大创新工作优秀案例;实施专利导航工程,7个项目入选2024年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居全省第3位。

知识产权保护便捷高效。我市办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18件,办案周期比法定时限提速75%,并获批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拓展“出海”维权援助体系,累计设立4家海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发布美国、英国等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指导手册8部,指导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6起;与大连签订《地理标志跨域保护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地理标志大保护格局。

实施标准化战略

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为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积极参与标准制修订活动,我市帮助企业培养94名专家,在86个国际和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担任专家委员,增强了我市标准制定话语权。其中,山东威瑞外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主导制定的2项吻合器国际标准正式立项,实现了我市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的零突破。

围绕维护市场秩序、优化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我市共立项威海市地方标准135项,发布实施115项。在全省率先发布《海洋预制菜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2项海洋预制菜地方标准,《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驿站设置及服务规范》也入选了全国文化和旅游标准化示范典型。

据悉,我市标准化工作连续两年在省深化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考核中获得优秀档次,共建设了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7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49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另外,全国唯一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医疗器械)在我市正式成立,国家西洋参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也通过国标委验收。

实施质量品牌战略

助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实施了质量强市、质量强县、质量强业、质量强企“四强工程”,并创新打造质量基础设施“一码通”移动服务系统,围绕质量品牌、检验检测等九大领域,为市场主体提供“码上查”“码上问”“码上约”“码上办”等高效便捷质量基础服务。

同时,我市还开展了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提升行动。其中,医疗器械、5G+高端客滚船舶智造2个项目入选全省质量联动提升试点项目,国家渔具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评审,市产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研究院获评全国首批“优质纤维”产品证明商标体系检测站机构。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企业2家,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企业9家,“好品山东”区域品牌25家,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示范基地17个,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70家次,品牌总量位居全省前列。 (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