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叱咤长空风云录(节选)

2024-10-18 编辑: 宋倩
叱咤长空风云录(节选)
余开良
 
  1953年春,美军远东战区指挥官克拉克,妄图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春季攻势,以达到破坏我作战潜力的目的。侵朝美国空军则制定了一个所谓“对铁路目标进行一系列短促而猛烈的突击”计划,加紧进行空中封锁,对我纵深后方的交通枢纽、铁路、公路、桥梁和物资集散地变本加厉地进行破坏,甚至轰炸朝鲜北部的水坝,企图借汹涌的洪水冲毁交通线和农田。

余开良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志愿军空军全体指战员,针锋相对奋起迎战,决心打击敌机的嚣张气焰,确保我后方交通畅通和物资的安全。我们这些来自陆军、经历地面作战的飞行员,深知后勤保障对作战胜利的重要性。记得在1947年7月的中下旬,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期间,我们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攻打临朐城,时逢连阴天气,那时的后勤运输,全靠民工肩挑和小车推,也没有防潮设备,弹药雷管都受潮了。我们在攻敌碉堡时,因雷管受潮失效,炸药包不能爆炸,战士们急得争相一包接一包往上送,连续送了9包炸药都没有炸响。因此使进攻受阻,有的战友牺牲了,有的战友负了伤。国民党又来了援兵,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只有命令部队撤出战斗。可见后勤保障对我们取得战斗胜利有多么重要。
  1953年3月12日下午5点半解除战斗值班前,宋阁修团长从师指挥所领受任务回来,召集大队长师臣生和我、师技术检查主任贾民杰,以及团里其他领导同志,传达空联司聂凤智司令员的指示:据可靠情报,美国空军联队第十八大队计划于3月13日中午,出动12批84架F-86型飞机、12批80架F-84型飞机和1批4架侦察机,组成混合大机群(战后通过空联司3月14日和空军1953年3月16日全军通报表扬空军第十七师3月13日战斗的通报,得知具体数字)。F-86型飞机在中空、高空担任掩护,共出动168架飞机轰炸鸭绿江桥和拉古哨发电站。空联司决定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宋阁修)在高度4000米—6000米打击美在低空活动的F-86、F-84型混合机群,第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李长清)在高度6000米—8000米打击美在中高空活动的F-86型掩护机群,掩护我第四十九团打击美F-84型战斗轰炸机群和我第十五师四十五团(团长吴胜凯),打击美在高度8000米—12000米高空活动的F-86型掩护机群。他要求参战各团,做好充分准备,密切配合,不惜一切代价圆满完成保护鸭绿江桥的任务,不使敌机有一枚炸弹投到鸭绿江桥上。

  志愿军空军战斗机
 
  晚饭后,团长宋阁修同志宣布了作战方案。我们参战的飞行员心中都很清楚,这次空战,比以往任何空战都要艰巨、残酷,是一场大恶战。因此,大家都为取得空战的胜利,从精神到技战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
  这时,原4号机向我提出“身体不舒服,不能参加明天的战斗值班。”我和大队政委邵鹤鸣同志了解到,航医说“白天没发现他身体有异常变化”,政委找他谈话仍坚持不能参加值班后,立即向团长作了报告。
  全团能够参战的飞行员,已经都编到战斗序列了,这突然的变化肯定影响明天的战斗。因此,团长专门召开我们4个带队长机会议进行研究,最后决定:
  1.不再安排我中队4号机参加明天的战斗序列,承担战斗值班任务;2.4个梯队的兵力一个也不能少;3.把空军第四航校在我大队参加实战锻炼的一名中队长补上,如果师里不同意,就把一大队很少参战的张笃义补上。报师后答复:“原则上补我们自己的人,尽量不补航校实战锻炼的同志。”

  志愿军驾驶的米格-15战斗机
 
  根据联司下达的任务和我们团的具体情况,认真地进行了研究,战斗序列进行了调整,确保明天(3月13日)的任务完成。战斗序列为:我为第一梯队,担任1号机,2号机陈泰渠为我的僚机,3号机耿东清、4号机张笃义为3号机的僚机。团长宋阁修为第二梯队(团指挥员)1号机,2号机为惠迪生,3号机为杨汉黄,4号机为孟照春。一大队长师臣胜为第三梯队1号机,2号机为田润泽,3号机为王坤,4号机为王海成。师技术检查主任贾民杰为第四梯队1号机,2号机为肖光,三大队长马致荣双机为3、4号机,起飞后到岫岩空域集合待命。
  我们所驻的大东沟机场位于鸭绿江桥的西北方向,岫岩空域在大东沟机场的西北方,我们由南向北起飞,起飞后高度在20米开始左转弯,准备按原计划去岫岩空域集合待命。由于敌情变化,战斗情况紧急,这时耳机中传来空联司指挥所聂风智司令员的命令:“185号,马上出航,敌机已到沙里院。”我回答:“泰山,185号明白。”一般情况下,出航前是师指挥所指挥,出航进入战区后才由空联司指挥所指挥,我们起飞刚刚20米,就接到空联司的命令,情况一定很紧急。我梯队当时飞机处于左转弯状态,已不可能按照原定计划到岫岩空域集合待命,根据空联司指挥所的命令,同时为使后续二、三、四梯队顺利安全起飞,我果断率我作战梯队继续左转弯飞往机场南头,调整航向120°,经大东沟镇上空,直插鸭绿江口进入战区,一面爬高一面出航。当我到达鸭绿江口上空时,空联司指挥所命令“185号,敌机已过沙里院,投掉副油箱,直插平壤。”我随即命令全中队投掉副油箱,保持航向120°,以每小时950公里的速度,高度4000米,右梯队在海面上空飞行。
  由于起飞后我是左转弯切半径,直插鸭绿江口,后续部队是按原定计划,经安东上空出航的,因此距离拉长,间隔放宽而失去目标,与我没有编上队,现在只有我一个中队4架飞机,单枪匹马飞在前面。
  我们到达椴岛上空,空联司指挥所通报敌机已到平壤,我刚回答“明白”,3号机耿东清就报告在左前方发现敌机。随即我也在平壤以北上空发现,有一堆黄豆粒似的黑点在移动,我们的高度比敌机高1000米左右,因距离远看不清是敌F-86还是F-84型飞机,我们的任务是打敌F-84型战斗轰炸机,我立即向空联指报告:“泰山,185号报告已发现敌机。”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虽然与敌机相距40至50公里,但敌我是相向飞行,相对速度接近每小时2000公里,距离飞速缩短,目标越来越大,很快就接近了,我已看清是F-84和F-86型飞机的混合机群。当时我想,敌机有80多架,我们只有4架,当时正在新安州、龟城上空,距鸭绿江大桥只有50多公里了,只有3至4分钟的飞行时间,后续编队还没有跟上来,怎么办?在这紧要关头,我想到空联司给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不使敌机将一枚炸弹投到桥上。”为了朝鲜人民和祖国的安全,我们4人就是全部牺牲了也要打,一定要迫使敌机把炸弹就地提前投掉。我立即命令3号机耿东清:“187号!我攻击你掩护。”我马上利用阳光占据有利位置,率领中队冲向敌阵,我和2号机陈泰渠,率先攻入敌机群中,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一样,看到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敌机,我左冲右打3炮齐发,一次进入,连续攻击4次,当即击落敌机1架,敌机给打懵了,仓皇地把炸弹投掉,向海面方向逃跑。敌机投的弹炸起的烟雾和尘土遮住了地面。此时我发现我们一架单机,正与F-86型飞机混战,便立即冲过去掩护,就在这时空联司指挥所反复地命令我:“185号,你马上到顺川。”我向指挥所报告:“我是185号,我已经打上了,敌机已把炸弹都投掉了。”空联司又命令:“185号,你马上到顺川。”我想是否还有第二批敌机,便立即命令3号机:“187号,马上到顺川。”我随即做了90°的右上升转弯,直飞顺川。此时我并不知道3号机、4号机都成了单机。当时我和2号机冲向敌机群时,两架敌F-86型飞机来攻击我,3号机耿东清立即反击,又有两架敌F-86型飞机来攻击3号机耿东清,4号机张笃义奋起反击,结果形成了单机,我看到的单机正是3号机耿东清。
  我刚飞过清川江不远,空联司指挥所又命令我:“185号,立即返回新安州。”我判断是雷达误差,我们与之作战的那批敌机就是我们应该打的目标。
  我回到清川江上空时,看到一具白色降落伞在缓缓下降,这是战友被敌机击落跳伞的,我便赶快去掩护(后来才知道是第十二师李长清团长跳伞)。这时我们师的后续编队全部赶到,中空和高空的敌F-86型飞机机群也全部压下来了,我们第十二师、第十五师的编队都投入了空战,与敌机群混战在一起。当时只有我和2号机陈泰渠在一起,我忽然发现敌F-86型飞机从我右侧切半径攻过来,2号机在我左边,就立即命令他:“186号,你反击我掩护。”2号机陈泰渠立即向敌机攻击,我以大坡度右翻扣的动作,掩护2号机。这时我一看,敌机已经逃脱了,便命令:“186号,我们不追了。”正要转弯脱离时便接到空联司指挥所返航的命令。当时我的位置在定州和宣川之间,高度4000米,航向300°开始返航。这时我发现油量警告指示灯亮了,好险啊!如果敌机不逃脱再进入空战,我的炮弹已经打光了,2号机剩的弹药也不多了,那就被动了,而且我们的油也不多了,就更加危险了。我随即一面做小角度爬高,一面返航,安全降落在大东沟机场。全团的飞机也先后陆续着陆,惟有6号飞机没有回来。我们的优秀团长宋阁修被敌机击落,因高度低,降落伞没有张开而牺牲。

  空战结束后,志愿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员与地勤人员交流飞机使用情况。
 
  据师作战科刘宗礼同志2001年10月20日给我的来信中说:“关于1953年3月13日空中大决战:3月13日是朝鲜战争中,最大、参战飞机最多的一次敌我空中大决战。敌我双方先后共出动飞机近千架,敌机第一批出动168架,从师指挥所标图看,以后又起飞两批,先后共出动500多架次;我军参战5个师,苏军3个师,朝鲜1个团,先后共起飞300多架次。空中战区从大同江到鸭绿江上空,高度从12000米到低空几百米,形成一个大的混战局面,敌我飞机大编队都被打散,成了小机群(4机)或单机混战。有这样一个例子,我单机为找战友编队,看到前面飞机追上去,想编队飞行,接近时发现是F-86,急忙脱离另找战友。空中无线电喊成一片,听不清说的什么话,由此可见空中是个什么样子。”
  战后,对此次空战进行了战评总结,我们全团共击落敌机4架,空联司于1953年3月14日在通报表扬第十七师的电报中写到:“据十二师飞行员说,看到4架敌机冒烟下坠”。我们在这次空战中迫使敌机在距鸭绿江桥55公里之外,把炸弹全部投掉,胜利地完成了空联司交给我们的任务。鸭绿江桥安然无恙地屹立在鸭绿江上,使我们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方。美军远东战地指挥官克拉克,在给他的上司报告中说:“(中朝方面)每日输送量不下600吨。”
  战评总结中,尤其对我们中队能严格执行空联司的命令,勇敢果断,机动灵活,在敌22倍于我的极端困难局势下,英勇奋战,不怕牺牲,插入敌机群猛冲、猛打,迫使敌机在远离鸭绿江桥55公里以外,仓皇把炸弹全部投掉,同时取得击落1架敌机的战果,空战中指挥好、互相掩护好、协同好,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空联司和师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通过对此次空战的认真总结,我们的战术提高了一大步,补充、发展了小机群“一域多层四四制”的战术。这次空战我4机冲入敌88架大机群中,奋力空战,迫使敌机没有到达目标上空就将全部炸弹投掉,说明小机群作战只要机动灵活,勇敢战斗是可以取得胜利的。当时朝鲜战场上的空战,分高空、中空、低空,这次空战是一典型实例。我中队冲进敌机群后,敌机高空和中空的F-86掩护机群全部压下来,我兄弟部队也全部压下来,在一个作战空域内,敌我集中近300架飞机,这就要求我们动作要快,大编队就很难做到这点,但是一定要做到以4机为单位,并且编队要梯次配置。试想,如这次空战不是后续编队及时赶到,兄弟部队的编队不能及时投入空战,又是个什么局面呢?

  余开良所著回忆录《叱咤长空风云录》
  
  这次战斗结束后的当日,美军派出了几批飞机,在F-86型飞机的掩护下,从13时直到17时,在战场周围进行搜索、巡逻、救护。无线电上叫喊“降低高度也找不着”,直到天黑才回去,估计可能是美空军一位高级指挥官被我空军击落。

  余开良(1929—),山东省牟平县(现烟台市牟平区)孙家夼村(现属乳山市)人。1943年6月参加革命。1944年4月,调到八路军东海军分区。抗日战争中,参加了解放胶东的文登、威海、牟平、烟台等县、市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随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参加了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先后荣立大小功10余次,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奖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余开良击落美军飞机4架,荣立一、二等功各一次,三等功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旗勋章一枚、军功章一枚。他所率领的作战飞行中队与兄弟部队配合,打破敌人“圆圈战术”;贯彻和丰富了“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法,取得击落敌机6架,而我无一伤亡的辉煌战绩,被授予“余开良中队”光荣称号。1965年,所率领的海军航空兵第四师十团荣获“海空雄鹰团”荣誉称号。1987年,在海航第四师副师级岗位离休。
(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