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耕地“进出平衡”制度,获评山东省耕地保护激励县;实行“绿色智慧矿山”改造,探索矿产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深耕海洋资源,聚力打造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这是乳山市积极探索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管好用活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矿山资源,高效配置海洋资源的生动实践。
乳山中车同力海工装备有限公司制造的风电管桩。记者 孙大伟 摄
2023年1月,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后,乳山市以此为抓手,充分立足土地、矿山、海洋资源禀赋,构建了“土地+矿山+海洋”立体化、全方位自然资源节约集约模式,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贡献力量。
管好用活土地
统筹优化发展空间
金秋时节,走进乳山市午极镇卢家村,成片的玉米早已成熟,遍地金黄,卢家村党支部书记卢永民正带领村民抢抓农时,收获玉米。
“俺村的耕地经过土地整理,增长了近30%,种植了玉米、小麦等作物,每年带来30多万元的净收益。”看着往年的荒草坡、残次林地“变身”成片良田,卢永民心潮澎湃。
俯瞰乳山寨土地整理项目。辛戈 摄
近年来,乳山市在守牢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坚持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思路,引进山东高速集团等省属大型企业,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卢家村等60余个村开展土地整理工作,通过“国企 镇街”模式,将田坎、残次林地、废弃果园等连片整治。
截至目前,乳山市已整理耕地,新上农田水利设施667处,并设立了800万元的耕地保护激励资金,成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小组,定期巡查项目区,确保耕地只增不减。
对于新整理出的耕地,乳山市鼓励农业大户和有实力的农业企业,流转耕地连片成方,打造标准化农业基地。同时,创新推出耕地托管流转经营新模式,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土地托管服务,采取流转固定收益、半托增加收益、全托兜底收益等模式,实现了效益最大化、经营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
保护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乳山市积极推动耕地质量提升,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创新耕地托管流转经营新模式,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实施土地托管服务;先后引进推广花生、小麦、玉米等60余个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大力推广小麦“一喷三防”、花生“一控双增”等技术,粮食单产提高了13%,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2万吨以上。
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乳山市耕地的质与量得到双提升,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要素保障。乳山市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单位”等多个国字号、省字号荣誉。
昔日废弃尾矿
今成“城市绿心”
10月19日傍晚,乳山市金牛山公园里人头攒动,市民三五成团,相约而来。大家或伴着动感音乐跳起广场舞,或两两组队踢毽子,或放声高歌享受音乐魅力……
这座配套齐全、绿化精美的生态公园,多年前是一块荒芜破败、渣土成堆,被人遗忘的废弃矿区。“城市伤疤”变身“城市绿心”,得益于乳山市探索的矿产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乳山是胶东三大矿集区之一,矿产资源丰富。为了协调好矿产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乳山市以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核心,探索建立了矿产开发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即“现存矿山提质增效 矿产开发综合利用 废矿生态修复”。
在现存矿山提质增效环节,乳山对县域现存的矿山统一进行“绿色智慧矿山”改造,累计投入2亿元,加快推进金洲矿业、金华矿业的“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建设,拓展下井人员管理、设备远程操控和自主作业等5G智能化应用场景,引导矿山企业转型发展。
作为全国黄金行业明星企业、国家级绿色矿山,位于乳山北部的山东黄金集团金洲公司建立了全态势感知系统,井上井下“一张网”,生产状况一目了然。矿山还将绿色低碳和综合利用融入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配套地源热泵、光伏发电、“三废”零排放、地表绿化美化等项目。如今,矿山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工人们工作之余,常喜欢到周边散散步、遛遛弯,感受矿山美景。
在矿产开发综合利用环节,乳山市大力推动总投资超27亿元的威海恒邦含金多金属矿有价元素综合回收项目,采用全球首创、世界领先的无氰黄金冶金工艺,一改以往矿石粗放加工、生态破坏的方式,通过新技术推动矿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黄金11.5吨、白银210.2吨、阴极铜8.5万吨、硫酸38万吨,打造形成矿产品开采、初加工、精深加工在内的百亿级完整产业链条。
“该项目共分2期进行,一期的电解车间已经投产,二期的核心区域熔炼主厂房已封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到年底,整个火法系统将全面建成。”威海恒邦矿冶发展有限公司项目部现场副指挥长刘永道说,企业还将引进阳极板全自动无人值守智能输送及生产等智能化装备,开辟“全元素回收、零废物排放”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在废矿生态修复环节,乳山市大力开展尾矿治理技术攻关,消除尾矿潜在环境污染、临界储存等隐患;先后投入2亿元实施了金碃岭金矿、金牛山金矿和潮汐湖湿地3处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废弃矿山到生态公园的蝶变。
探索用海新路径
打造风电装备基地
日前,在距离乳山海岸线26公里远的海上作业面,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建设迎来了关键节点,总装机容量45万千瓦的二期项目最后一台风机吊装完毕,这标志着U场址的风机吊装全部完成。
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U场址。于瑄 摄
“我们将继续进行海缆敷设等收尾工作,力争尽快实现全容量并网运行。”电投(青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部主任张鸿兴说,作为全国目前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后,年绿电发电量约45亿千瓦时。
依托海风资源、地理区位等优势条件,2021年,乳山市成功跻身山东省三大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这为当地探索海洋资源集约节约指明了新的方向。
乳山市坚持陆海统筹,按照大部件运输优先级,规划了港口、创业二路、海湾新城、台湾路东段四个片区,对乳山港周边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项目进行梳理和盘活,为风电项目落户提供了有力土地保障。同时,梳理出15条产业链、144家上下游重点企业,按照“锚定头部企业、严控优惠政策、强化产业协作”三个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产业政策,吸引海上风电装备企业落地建厂。
一时间,乳山市吸引了国电投、华能、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一批“国字号”及行业龙头企业的目光。
在明阳北方(乳山)高端海洋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内,工人正在组装风电主机。于瑄 摄
截至目前,乳山市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已引进项目36个,涵盖了主机、海缆、塔筒、单桩、开关柜、冷却器等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风电装备大部分实现了本土化。
乳山市将全面贯彻国家“双碳”战略,以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抓手,努力争创“山东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十强县”,争取今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百亿,未来5年形成300亿级产业集群。(Hi威海客户端通讯员 王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