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周颖)昨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威海市红十字会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聚焦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创建“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全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呈现有序推进、多点开花、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
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争取上级支持、自筹资金、合作共建等方式,目前,全市已建设各类应急救护阵地13个,在文登区建设了国家级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环翠区建设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在威海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威海七中等10余处学校建设了生命教育阵地。同时,以各类阵地为依托,我市重点普及心肺复苏、AED使用、创伤包扎、防灾避险等大众关心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并结合“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特殊节点,积极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拓展培训内容,丰富学习体验,满足多样化需求,吸引社会各界踊跃报名参加公益培训活动。
为保证应急救护培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市红十字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采取单独办班和选派骨干参加省级师资班、总会提高班等方式,培养打造一大批优秀的救护培训师资力量。目前,全市162人具有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质。
为让“生命教育”深入人心,市红十字会坚持线上媒体和线下活动宣传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黄金救命4分钟”,引导公众主动关注并积极参加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同时,注重资源整合,积极与市卫生健康委、教育局、应急管理局、公益组织等单位合作,联合举办急救护培训进机关公益讲座、红十字救护员公益培训进企业、“救在身边·校园守护”等系列活动。与市卫生健康委联合下发文件,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全市累计投放AED设备341台。
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的同时,大胆创新培训形式,着力提高培训工作服务质量。在2024年全省应急救护创新案例评选中,我市红十字会申报的4个创新案例全部获奖。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因地制宜制定教学课程,有针对性开展“菜单式”培训、“互动式”教学和“机动式”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2022年以来,全市共计培训持证救护员6.75万人,普及教育50万人次,社会公众的卫生健康素养和自救互救技能显著提升。
接下来,围绕应急救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出台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持续开展“救在身边”生命教育行动,推动应急救护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