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移风易俗是重要一环。《礼记》中说:“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助力乡风文明焕发新气象。
立规矩,强组织,充实完善一约四会。移风易俗面子上是“移”行为习惯,里子上是“易”价值观念。要充分考虑乡风文明的现实需要和农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针对性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绿色健康”等移风易俗内容纳入其中,引导农民群众自觉树立正确价值观。要建立健全移风易俗长效机制,用好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两个抓手,广泛开展“文明家庭”等评选,并将移风易俗活动与美德信用建设挂钩,通过量化行为积分清单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倡新风,除陋习,文艺表演汇聚人心。要充分发挥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作用,组织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广大农村、社区、学校、基层单位等进行采风,结合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特色移风易俗主题歌曲、小戏、三句半等文艺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方式、接地气的语言传递出文明理念,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走心,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重引领,做表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干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党员干部要带头革除陈规旧俗、践行新风礼仪,要把家风建设与移风易俗结合起来,以良好家风带动社会良好风气,要严格落实党员干部举办婚丧节庆事宜的报备制度,自觉抵制不良风气,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引领文明、健康、绿色、节俭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开展宣讲,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典型事迹和鲜活案例感染人、打动人,让文明健康的正能量在农村广泛传播,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当中。
刹歪风,扬正气,突出问题靶向施治。要针对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采取有力措施。不办“无事酒”,避免“人情债”,减轻群众人情负担,消除浪费、攀比等不良现象。通过采取宣传引导、集体颁证、集体婚礼等形式,引导村民自觉树立正确婚恋观。结合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进一步延伸文明实践阵地功能属性,将其用来当作村内的喜宴大厅,桌椅、音响设备、水电全部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村民只需购买新鲜食材,请厨师来做菜,便可以用最优质的成本举办喜宴,不仅让村民省心省力又省钱,还能形成“喜事村里办,喜气大家沾”的良好风气。(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丁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