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奏响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

2024-10-31 编辑: 徐栋波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乡村振兴,这一宏伟战略如同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最强音。
  乡村,是我们的根之所系、情之所牵,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淳朴的民风民俗,是我们心灵的避风港。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面临着诸多挑战,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土地荒芜、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滞后……我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没有产业的支撑,乡村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地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在一些山区,可以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种植等特色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在平原地区,可以推进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有旅游资源的乡村,可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领略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同时,要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通过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回流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乡村要振兴,人才必先行。一方面,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等群体返乡创业,为他们提供创业资金、技术支持和政策保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只有汇聚起各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现实。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可以通过建设乡村博物馆、文化广场、民俗馆等方式,展示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农民文艺汇演、民俗节庆活动等,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的振兴不仅可以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自信,还可以为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对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农村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同时,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进法治乡村、德治乡村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待遇和保障水平,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得到更多的实惠。(作者:临港区蔄山镇政府 李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