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下,好,再转进去……”近日,在张村镇“如康家园”,公益老师正耐心指导残疾人朋友们制作手工艺品。随着亮晶晶的珠子穿过细线,编织出漂亮造型,一条条棉线则织成了柔软结实的手提包……在这里,每一项手工都是一份工作,大家不仅学到技能,还能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
今年,随着张村镇、羊亭镇两处“如康家园”的建成运营,环翠区正式实现“如康家园”镇街全覆盖。
聚焦16周岁以上困难且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张村镇“如康家园”采用“平台+服务”的形式,汇集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基本服务。“现在我们签约10名残疾人,专门引进烘焙产品加工、净菜配送、手工坊、研学等项目。每人一个月至少能有550元的劳动收入,希望他们在这里都能学到一项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技能。”张村镇“如康家园”负责人、华医中医院主任董璐娉说。
“孩子在这里学到很多技能,也得到很好的照顾。你看,这个包包勾得多好看!”残疾人家属田女士边展示刚“出炉”的手提包边欣慰地说。
漂亮的编珠工艺品、可爱的手工背包、香喷喷的饼干点心……作品展示区里,做工精巧的工艺品和甜点成了社区公益集市上的“热卖品”。现在,很多产品还开启了“预定购买”。
“这些烘焙产品是我们的主营产品。我们建立微信群,每个周都会接单做面包、饼干、蛋糕等,预售两天。接单后,孩子们会按照订单需求做出产品,再送到客户手中。”张村镇“如康家园”公益老师孙宇介绍,现在他们的产品很受欢迎,许多市民经常来订购。
如今,这样“授人以渔”的技能培训已经成为环翠区残疾人就业帮扶的重要内容。
从今年6月成立至今,羊亭镇“如康家园”发展出一条“电商+文旅健康产品”的创新就业模式。眼下,这里还试着搞起了当下时兴的“直播带货”。
在这里,残疾人朋友主要做艾草锤、T恤衫、小风扇、珐琅彩等产品,工作之余相互交流,气氛融洽。大家还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研究出网络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手工产品销路。
“大家做的产品,我们放在网络商城上进行销售,或者通过网络直播售卖,增加收入。”羊亭镇“如康家园”负责人张军介绍,为更好保障大家的正常生活,“如康家园”还链接专业康复医院、社工、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以及青年志愿者等资源,采取“家园+送温暖+送康复+送陪伴”的模式,定期开展康复评估、康复训练、生活自理、心理疏导等“助心”服务。
今年以来,环翠区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等工作,持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目前,环翠区已建成运营“如康家园”9处,为114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日间照料等“3+N”服务,推动残疾人工作纵深发展。
“我们还将进一步优化‘如康家园’的服务功能,完善制度管理,打造出精品化、专业化的服务项目,为残疾人提供更便捷、更有效、更优质的服务。”环翠区残联教育就业科负责人张旭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 岚
复审:孙美玲
编辑:蔡 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