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员雯)11月6日,市新闻办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金融运行相关情况。记者获悉,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业缴纳税收35.1亿元,居行业第二位,金融贡献度进一步提升。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斌介绍,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不断强化金融政策传导落实,狠抓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有序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全市金融业保持健康发展良好势头。
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总数达到104家,金融供给稳中有升。数据显示,贷款余额在过去五年内实现翻倍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16.68%,全省领先。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5%。资本市场上的“威海板块”持续扩大影响力,全市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分别同比增长8.06%和20.38%。
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增量金融政策,强化信贷投放力度与质量,重点支持制造业、民营经济及普惠小微企业领域,有效降低了企业和居民的信贷成本。截至9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69%;民营经济贷款较年初增加113.9亿元;普惠小微贷款较年初增长11.82%。为响应国家保交房政策,已有40个项目被列入“白名单”,完成授信42.57亿元。
在绿色金融领域,我市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已获批成为全省首批金融助力绿色低碳转型区域综合性试点之一,并成功举办2024绿色投资大会,取得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我市通过全省首家绿色金融数智化综合服务平台“绿e融”的建设,促进金融机构与绿色项目的高效对接。截至9月末,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049.1亿元,同比增长43.3%,占全部贷款比重18.16%。
眼下,我市正处于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关键阶段,将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围绕组织体系、融资模式、激励机制、国际合作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多方共赢。
我市地方金融组织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推动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各类机构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支农支小作用,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党委副书记、副行长林琳表示,通过“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行动,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信贷支持,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降低科技型企业融资成本,并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以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截至9月末,全市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4.7%,年内累计支持科创领域的再贷款再贴现总额增幅49.1%,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余额也增长29.89%。
我市金融风险防控扎实有效,成功入选全省首批四个率先将防非打非纳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试点城市,相关工作经验多次在全国、全省推广。我市制定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监督监管协作备忘录》,加强风险排查与化解的合作机制,实施台账式管理动态监控不良贷款,并积极推进风险资产压降计划。同时,充分发挥“金融汇”志愿服务队作用,精准开展“七进”宣讲活动5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84万余份,发送公益短信1300万条,有效提高了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
金融监管总局威海监管分局副局长王洪贤介绍,为进一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我市将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减轻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构建市县两级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确保合法合规经营的企业能够快速获得成本适宜的资金,同时推动银行完善尽职免责制度,提高信贷人员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