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教育

医者故事丨于建波:威海康复医学拓荒者

2024-11-12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今年56岁的于建波,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针灸专业,曾任威海市立医院康复治疗科、康复医学科主任,集威海市立医院首席医学专家、山东省康复医学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威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等诸多头衔于一身,曾获评“威海市名中医”“威海市优秀医师”“威海市知名医师”“威海市和谐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在30多年的从医路上,他作为威海康复医学领域的拓荒者,为我市康复医学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针灸名医转战康复医学

  “走上康复医学这条路纯属机缘巧合。”于建波表示,当时,大学毕业九年的他,已在针灸治疗三瘫(偏瘫、截瘫、面瘫)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当院领导提出由他牵头组建新的康复科时,他欣然领命,并先后两次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和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进修,学成归来后便带领两名同事成功组建了威海首个康复专业科室,开始了康复治疗业务。
  但在当时,不要说普通市民,就连很多临床医师对于康复医学的认知也有偏差,以为康复就是理疗按摩等可有可无的存在,各科室普遍存在“重治疗轻康复”现象,医院的临床病人得不到正规的康复治疗,大量身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得不到较专业的康复服务。于建波说,为了宣传康复知识、讲解康复理念,科室运行初期,除了外出进修、专业学习,他都会带上同事利用休息日,开车到威海的乡镇卫生院、厂矿企业卫生所、村居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发放材料、讲解宣传康复医学,两年下来累计行程2万多公里。


  “我感到非常幸运,也非常欣慰,赶上了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黄金期。随着社会发展,养老、医疗、康复等关乎民生的领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过去二十多年里,我们这个科室由初期的只有3个人逐渐发展到6个人、9个人、20个人,再到目前50多人的规模,打造了一支拥有多名高层次人才的康复专业团队,医院更是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康复设备,打造了包括功能评定区、物理治疗区、作业治疗区、吞咽语言评估治疗区、中医针灸理疗区、儿童康复区等在内,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康复治疗区。”在回顾康复医学科的发展历程时,于建波满怀感慨地说。
  据于建波介绍,如今的康复医学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传统医学、康复工程学紧密结合,运用平衡训练、言语训练、吞咽训练、认知训练等多种先进手段,为各类患者提供全面康复治疗服务。目前,该科已跻身全省康复医学专业先进行列,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成为全市伤、残病患者康复诊疗、科研、教学领域的排头兵。
  由于对康复医学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于建波也收获了很多。多年来,他陆续担任了山东康复医学会理事会第四届常务理事、山东省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威海市中西医学会康复专业主委、威海市康复质控中心主任、威海市环翠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指导中心主任等社会职务,并被推荐为山东省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成员、威海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相继获得“威海市名中医”“威海市优秀医师”“威海市知名医师”“威海市和谐使者”“威海市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全力以赴为患者祛痛疗伤

  因为年龄关系,于建波目前已不再担任威海市立医院康复治疗科和康复医学科主任职务,不过他反而变得更忙了。于建波表示,医院在康复医学科中医组的基础上,新组建了中医理疗科,在原有理疗、针灸等传统优势科室的基础上开展运动康复疗法等治疗服务,以及神经、运动系统损伤的综合康复、颈肩腰腿痛的特色治疗。目前中医理疗科已在威海市立医院和平路院区和临港院区同时开诊。作为一名中医理疗康复资深专家,于建波现在每周一至周五、周日都会出现在和平路院区3号楼3楼的中医理疗科肌骨疼痛诊室,为更多患者祛痛疗伤。


  前不久,50多岁的市民李先生因为走路时经常出现程度不同的疼痛不适而前来求诊,于建波接诊后发现,该患者存在髋臼发育较浅、同时髋部肌肉力量不对称不平衡,导致走路站立多了,就会出现了髋部痠痛不适感。对此,于建波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中西结合的方法,马上安排患者接受针灸理疗及高频波治疗先缓解疼痛,随后,他又为患者开出运动处方,示范并叮嘱李先生按要求进行“蹲马步”等多种形式的肌肉力量训练来“去根”。
  于建波表示,这类患者接受的康复训练是全过程的,贯穿在整个生活中,不但在康复大厅接受器械训练,平时在家里也要按照运动处方要求训练,并且要求其家人监督鼓励打气。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该患者原有疼痛不适的症状基本得到改善。
  30岁的王女士过去几年间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胸背疼痛,因此怀疑自己有心脏病,曾到多家医院就诊,多次接受心电图、磁共振、CT检查,累计花费近万元都没查出病因,而疼痛症状丝毫没有缓解。近日,在获悉市立医院中医理疗科开设肌骨疼痛门诊的消息后,她便找到于建波。经过详细问诊并对患者进行呼吸评估,于建波发现患者颈椎间盘外存在胸长神经卡压和肩胛背神经卡压,由于不正确的胸式呼吸造成神经卡压导致前胸及后背疼痛,很容易从症状判断为心绞痛。
  对此,于建波首先对其进行颈部穴位注射,结果患者只花了100元就使得困扰几年的疼痛完全消失。评估过程中,于建波详细为患者讲解致病原因主要是用颈部斜角肌呼吸方法不对,为此他又为患者开出了呼吸运动处方,教对方调整呼吸模式。


  据了解,许多原因都可以导致肌骨疼痛,比如长期伏案工作带来的颈椎腰椎疼痛、骨质增生、睡眠姿势异常导致的落枕、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及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急慢性肌肉骨骼韧带损伤等等。不过,很多患者对应该去哪里治疗还是知之甚少。“接诊过程中,由心脏病科、骨科等兄弟科室转诊来的肌骨疼痛患者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不用手术的肌骨疼痛病人,骨科大夫一般以往只开镇痛药物应对患者,而我们拥有的治疗手段、设备也较多。”于建波建议,患者出现肌骨疼痛症状后,一定要找对门诊科室接受专业正规的治疗,以免出现跑了冤枉路花了冤枉钱的情况,贻误治疗时机。作为中医理疗科肌骨疼痛门诊的守望者,他也将坚守在诊室里,及时发挥所长帮助患者告别难言之痛。(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