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去年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今年如果申报国家级的话,在技术人才和产出效益这块,咱们看一下条件是否符合……”11月7日,高区经济发展局技术改造科副科长徐慧敏来到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拿出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表,和公司副总经理王颖一项一项核对起来。
东兴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变压器、滤波器、电感等磁性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去年被评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近期想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虽然还未到正式申报时间,但徐慧敏已开始着手协助企业准备相关材料,争取在申报之前就把需要的材料整理妥当。
经过前期的沟通以及现场两个多小时的精准核对,徐慧敏表示,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企业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销售利润占比、出口创汇额、研发费支出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现在需要重点关注发明专利、项目等方面的数据。
“手把手辅导,这真是服务到家了!”王颖对高区经发局工作人员的服务由衷点赞。
近年来,高区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攻坚行动,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成色足的企业乘势而起。为当好企业“服务生”,高区经发局聚力推动政策惠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等一系列举措,助推企业梯次成长。
徐慧敏除了帮企业准备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材料,还对接了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实训基地、人才项目等其他五个项目申报工作。而这也是高区经发局服务企业的常态。
据高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是高区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高区“驻厂员”向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点对点”推送政策信息,最大限度扩大政策知晓率、覆盖面。与此同时,推动惠企资金直达企业,认真研究各级政策,做好项目筛选储备,主动对上沟通对接,有效运用政策,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7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我们深化驻厂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企业机制,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服务转变,并创新建立‘事前告知+事终提醒’企业信用修复双向服务机制,累计完成250家企业信用修复。”高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创新服务载体,今年以来,高区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企业供需对接交流、高质量服务企业“六大攻坚行动”3次,共汇集32项主题清单,实打实帮企业纾困解难。
高区还聚力推动创新强企,不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两化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平台6个、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1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实训基地1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企业18家、首批山东省首件套电子产品3件、省第四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个、省级“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项目2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 通讯员 徐永平)
东兴电子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变压器、滤波器、电感等磁性元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去年被评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近期想申报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虽然还未到正式申报时间,但徐慧敏已开始着手协助企业准备相关材料,争取在申报之前就把需要的材料整理妥当。
经过前期的沟通以及现场两个多小时的精准核对,徐慧敏表示,根据评价标准和指标,企业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销售利润占比、出口创汇额、研发费支出等方面基本符合要求,现在需要重点关注发明专利、项目等方面的数据。
“手把手辅导,这真是服务到家了!”王颖对高区经发局工作人员的服务由衷点赞。
近年来,高区大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攻坚行动,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成色足的企业乘势而起。为当好企业“服务生”,高区经发局聚力推动政策惠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等一系列举措,助推企业梯次成长。
徐慧敏除了帮企业准备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申报材料,还对接了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实训基地、人才项目等其他五个项目申报工作。而这也是高区经发局服务企业的常态。
据高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是高区提升服务质效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高区“驻厂员”向企业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点对点”推送政策信息,最大限度扩大政策知晓率、覆盖面。与此同时,推动惠企资金直达企业,认真研究各级政策,做好项目筛选储备,主动对上沟通对接,有效运用政策,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今年前三季度,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72亿元,帮助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我们深化驻厂员制度,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企业机制,推动‘有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服务转变,并创新建立‘事前告知+事终提醒’企业信用修复双向服务机制,累计完成250家企业信用修复。”高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创新服务载体,今年以来,高区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月、企业供需对接交流、高质量服务企业“六大攻坚行动”3次,共汇集32项主题清单,实打实帮企业纾困解难。
高区还聚力推动创新强企,不断优化创新平台体系,强化两化深度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优质要素保障。截至目前,今年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5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家、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平台6个、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家、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1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3个、省级实训基地1家、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企业18家、首批山东省首件套电子产品3件、省第四批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个、省级“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项目2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谢菁 通讯员 徐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