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海,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不仅有碧海蓝天、丘陵绿树的迷人风光,更有着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承载着威海人民的智慧与情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威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威海剪纸,以其精巧细腻的刀法、生动形象的构图,展现出威海人民的心灵手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威海锡镶技艺,将传统的锡器制作与茶具等器皿完美融合,打造出一件件典雅华贵的实用艺术品,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彰显着威海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承。胶东花饽饽,那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面食艺术品,是威海民间喜庆节日的必备。鲅鱼水饺则是威海另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以鲅鱼为主要食材,配以猪肉、面粉等烹制而成,营养丰富,质地细腻,鲜肥适口。长期以来,鲅鱼水饺还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胶东饺子食俗”,成为胶东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也传递了威海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威海渔民号子,那激昂有力的旋律,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昔日渔民们在大海上拼搏奋斗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威海人民的勇敢和坚韧。海草房民居,制作过程有70多道工序,全部采用民间手工技术,不含任何机械成分。这种民居从外部的建筑风格到内部的结构和实用性,都完全区别于现代民间建筑,记录和诠释着沿海先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的厚重历史及风土民情。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威海乡村振兴实践中,非遗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这些非遗产业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群众增收,拓宽了致富路。通过打造“非遗+产业”扶贫项目,将非遗融入景区,举办大型活动,为农民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实现了非遗文化与乡村经济的双赢。通过政策扶持、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努力,威海市成功地将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保护和传承了非遗文化,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随着威海对非遗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相信会有更多的乡村因非遗而振兴、因文化而繁荣。
传承威海非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一起走进威海的非遗世界,欣赏那精美的剪纸、品尝那美味的花饽饽、感受那古老的锡镶技艺。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威海非遗成为我们城市的亮丽名片,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威海、爱上威海。(作者:环翠区桥头镇政府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