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刘义岚)11月18日,市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累计降水量和防汛抗旱工作情况。记者获悉,今年以来,全市累计降水量972.0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35.5%,较多年同期偏多39.2%。其中,汛期全市累计降水量675.3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25.9%,较多年同期偏多25.3%。
今年我市的防汛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特别是主汛期累计雨量大、持续降水时间长、致灾风险高。在这种情况下,市防指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有力、有序、有效应对多次大范围降水过程。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兴全介绍,全市共落实水库度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589名,202个山洪危险村、166个水库威胁村、70个低洼易涝村、15处城市易涝点、1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建立专人巡查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人员值守到位、防范措施到位。
我市在全省率先构建“1+3”防汛指挥架构,实现了市县两级防指规范化、省市县镇四级会商可视化,形成覆盖城乡全域的防汛工作格局。每逢强降雨过程,市防指及时召开调度会商会议,研判雨情汛情发展趋势,针对性部署防范措施。教育、公安、自然资源、住建、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海洋发展、文化旅游、应急管理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聚焦防洪工程、低洼易涝区、旅游景区和人员转移避险等关键环节,开展排查治理,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风险。今年,市防指建立全环节水利工程调度制度,市水务、应急、水文、气象等部门通过应急会商联动机制,推进雨水情信息、实时监测信息和预警预报信息共享互通,为科学精准调度创造了条件。
在城市防汛方面,市城市管理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谭益成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针对今年降雨频繁,极端天气突发、短时、局地等特点,全力做好应对工作,在城市市政公用区域加装防坠网28597个,并落实城市防汛主体责任,锚定人员不伤亡、道路不积水、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目标,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应急局持续强化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与气象、水文、水务、住建等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及时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汛期发布各类预警提醒信息67000余人次。“我们组织农业、自然资源、文旅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对发现问题建立台账,杜绝带病入汛。”市应急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董辉说。
发布会上,市气象局纪检组组长宋华丽介绍,市气象局将继续做好灾害天气监测与服务,按照递进式气象服务发布要求,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
市水文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刘建光介绍,今年全市降水空间分布总体较为均匀,未出现明显旱情。
当前全市各类水库蓄水5.22亿立方米,蓄水充足。全市16座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4.1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78.7%,市区水源地蓄水量2.10亿立方米,较多年同期偏多90.5%,能够充分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及工农业用水需求。(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