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董传葆 通讯员 宫小栋)11月18日,记者从市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实落地五年来,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的同时,对医保、医疗、医药等领域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实现个人、医保、医疗、医药“四方共赢”。
据介绍,自2018年12月威海市医疗保障局组建以来,我市通过全面深化药械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实现药品耗材集采“降价、扩量、提质”,群众就医负担不断减轻。降价方面,落地我市的国家、省集采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50%,耗材价格平均降幅超70%。扩量方面,五年来我市已落地国家集采药品9个批次、省级集采(包括跨省联盟采购)药品6个批次,共涉及736种药品;落地国家集采耗材4个批次,省级集采(包括跨省联盟采购)耗材11个批次,共涉及30大类,涉及领域逐步扩大。集采政策实施后,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企业从过去的“拼渠道、拼销售”,转到目前的“拼质量、拼价格”,推动了临床用药用械结构升级。
为推动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我市健全结余留用、直接结算、供应保障等配套措施,通过加强全流程监测监管,保障群众及时享受到集采成效。通过创新直接结算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展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试点工作,缩短药品耗材回款周期,减轻企业资金周转压力。通过结余留用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采药械。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国采一至五批、省采首批等六个批次合计八个采购年度的集采药品结余留用核定工作,共拨付定点医疗机构结余留用资金6800余万元。通过开展和推进集采药品进基层活动,引导320多家零售药店、700多家村卫生室、5家民营医院参与销售集采药品,保障群众更充分享受药品集采降价成效。为方便查询,威海医保微信小程序还上线了“集采导航图”,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购药服务。
经过五年努力,我市的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成效已经初步显现,实现个人、医保、医疗、医药“四方共赢”。其中,个人医药费用负担随着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后价格的下降而明显减轻,同时患者用上高质量药品耗材的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集采降价减少了医保基金支出,为提高医保待遇水平腾出了更多空间,节省的医保基金可用于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提高参保群众的待遇水平。集采政策倒逼医院把握带量采购新时代的需求,推动运营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使医院重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本质。带量采购带给生产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发展。集采药品、耗材货款实行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将回款周期缩短至1个月,大幅提高配送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进而保障集采产品的稳定供应,实现“降负担、促发展、保供应”多重目标平衡。(来源:威海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