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小小甘薯成就乡村振兴“甜蜜事业”——听,威海丰收协奏曲②

2024-11-21 编辑: 宋倩
  冬日里,来上一口热气腾腾的烤红薯,既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一种“冬日情结”。眼下,饱满红润的甘薯已经采收完成,各村、种植基地正围绕鲜货销售、分拣、储存、深加工等忙碌着。
  据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在威海,各区市均有甘薯特色种植产业,鲜食甘薯以威薯6号、烟薯25为主,而济薯25、徐薯18、丰收白等品种则用来生产淀粉、粉条、薯条、薯脯、薯饼、薯汁等产品,我市的甘薯加工制品畅销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和北美地区。
  近日,记者来到村庄、加工车间,和村民、农业带头人、直播达人等,畅聊今年甘薯的甜蜜收益。

  “地瓜村”70%产品远销外地

  11月16日,环翠区温泉镇双寺夼村,丰收的喜悦弥漫了整个仓储大棚。几位村民坐在筐前,正在埋头分拣地瓜。一筐筐喜人的地瓜,是村民们这一年辛勤耕耘的成果。“销售在扫尾了,这是今年最后一批货,打包完就能装车发走。”双寺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于海明说。


  双寺夼村发展甘薯特色产业已有6年,并成为小有名气的“地瓜村”。今年,村里100亩地瓜共收获30万斤,总销售额预计30万元,品种绝大部分是烟薯25。
  “‘身材’匀称、‘颜值’高的地瓜,卖价能稍高些。”指着大小各异的地瓜,于海明介绍,现在卖地瓜和卖水果一样,要选形。根据地瓜大小、品相被分成好几类,8两到一斤半的是“商品地瓜”,高于一斤半的“大个头”,更适宜加工成地瓜干。
  为扩充品种,今年双寺夼村拿出3亩地,试种了哈密冰糖薯、西瓜红、济薯26。“脱颖而出的是白瓤的哈密冰糖薯!”于海明说,哈密冰糖薯软糯香甜、口感好,大伙普遍觉得不错,明年他们打算适当增加该品种种植规模。
  目前,双寺夼村的地瓜,30%在本地销售,该村和古北社区、东涝台社区、南竹岛社区等社区合作,通过社区团购,让地瓜从地头直接送上市民餐桌。还有70%则主要销往外地大型批发市场。
  为试水更流行的销售模式、增加知名度,最近,于海明鼓足勇气做了几次直播带货。地瓜的事,他“门儿清”,但直播,他的确是个“门外汉”。“总得尝试下年轻人喜欢的销售方式,这样地瓜才能卖得远!”于海明笑着说。
  除了卖鲜地瓜,这几年村里也一直在摸索甘薯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加工车间,经过清洗、蒸熟、去皮、切割等工序,再历经近2小时烘干,色泽橘红的烟薯25地瓜干,就出炉了。威海政瑞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于文政说,除了地瓜干,深加工产品还有地瓜面条、地瓜面、地瓜丝。今年,他们还尝试把过去用不上的极小地瓜,加工成动物饲料,让地瓜发挥最大价值。

  村民变身“直播达人”

  “这是新鲜收获的烟薯25,烤着吃、蒸着吃,口感都非常好!”“蜂蜜罐地瓜干甜度高、热量低,是一款非常可口的小零食。”……11月16日,在荣成市埠柳镇电商交易中心,电商主播曲婷婷通过直播,向大家讲解各品种甘薯的特点、吃法、储存方式。当日,直播销售订单火爆,成交金额达2万余元。
  曲婷婷是埠柳镇营洛村村民,也是镇上小有名气的“村姑大咖”,通过助农直播,推广销售无花果、地瓜干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眼下,正值地瓜销售季,通过直播带货,日均销售量保持在300单左右。
  埠柳镇是甘薯、苹果等农作物种植大镇。其中,“软糯香甜、稀瓤流油”的埠柳镇甘薯更是当地有名的特色农产品。除了持续扩大线下销售渠道,这几年,埠柳镇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
  为帮助群众拓宽销售渠道,提高本地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埠柳镇依托甘薯等特色产业,成立电商交易中心。在电商交易中心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自家农产品,变身新时代“网红农民”“农村直播达人”。
  他们把镜头对准田间地头,通过“农业+直播”的模式,让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迅速走进千家万户,而埠柳甘薯等特色农产品也借助电商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如今的埠柳镇,甘薯种植基本实现了育苗有保障、管理更科学、销路有兜底,全镇种植面积达1万亩,成为名副其实的“阳光薯乡”。(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 殷玉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