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上午,在祈顶山中学的美术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匠心独运,葫芦非遗”正热烈展开,葫芦烙刻技艺非遗传承人于文政,耐心向同学们讲解了葫芦雕刻与烙画的步骤,并演示如何在葫芦上创作出精美图案。
在于文政的指导下,同学们拿起刻刀或烙画笔,认真地在葫芦上勾勒出充满创意的图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雕琢,一件件独具匠心的葫芦非遗作品跃然眼前。
这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是市图书馆“七彩书香”馆校合作系列活动之一。该馆将各类公益课程整理成资源清单,各学校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点单式”选课。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先后走进10所中小学校,举办读书、非遗传承等主题活动近30场,为3000名师生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当天,市图书馆还携手扎染手艺人王伟走进高区第一小学,20余名怀揣好奇与热情的学生全情投入到“遇见扎染”体验活动中。
“通过王伟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扎染的悠久历史,还学会了扎染的基础技巧,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高区第一小学五年级六班学生朱信诺说。
除了“七彩书香”活动,今年以来,市图书馆积极拓展馆校合作,还开展共享书柜、流动图书馆车进校园等活动,与山东大学(威海)图书馆签订馆际合作协议并挂牌“山东大学学生实践基地”,与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威海市民俗摄影协会和五所驻威高校共同开展“威海大学生摄影主题作品联合展览”等。
在孙家疃小学,学生们最为期待的一件事就是定期到来的流动图书馆车。这座流动的图书馆,每次都会带来近2000册孩子们喜爱的历史、文学、绘本等各类书籍。学生们不用去图书馆,在学校就能借到喜爱的图书。
“流动图书馆车已经运行了10余年,先后服务30余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及大中院校,让优秀的图书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有效拓展了图书馆服务范围。”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