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何以中国】​​让美丽乡村畅享文化之美

2024-12-05 编辑: 徐栋波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没有文化的获得感、幸福感,就没有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
  建立优质文化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乡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完善配套,让资源“触手可及”。完善的设施配套是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因地制宜打造农家书屋、村史馆、文化礼堂等多种文化空间,不断丰富填充书籍、展品等内容,构建形成文化服务的基层“站点”,同时,基层文化部门需要加强对场馆设施的规范化管理,确保文化设施有专人维护,确保文化资源有地可送、文化服务有处可供。
  协调联动,让服务“走心出新”。配送文化服务,若是长期只依赖于某一个部门,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形式内容单一、吸引力减弱的情况,这就需要积极动员社会公益组织、演艺团体、艺术院校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形成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吸引乡村群众热情参与、乐在其中,带动乡村文化服务提质增效。
  创新机制,让文化“活水畅流”。想让城区文化资源如“活水畅流”直达乡村,就要打破壁垒、畅通路径、创新机制。一方面,把自上而下“送文化”和自下而上“种文化”有机结合,既保障优质的城区文化资源输出,又注重激发乡村本土的文化活力、内生动力,双向发力让文化供给更加丰富多元;另一方面,人才是重要的驱动力,需要健全文化人才的引育机制。
  比如,威海市文登区推出的“首席专家”制度,以当地的独特文化资源和优渥的人才待遇,吸引400多名具有乡土情怀的专家学者、文化名家成为新“乡贤”,打造出“漫画村”“围棋村”等20个特色文化村,建立威海第一座乡村美术馆——毕克官美术馆,通过举办第一届中国(威海)国际漫画艺术展、多主题讲座、公益辅导乡村儿童漫画创作等形式,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
  搭建平台,让乡村“处处皆舞台”。乡村文艺,村民本身就是“主角”。为农民打造展示自我、沟通交流和文化娱乐的舞台,激发广大村民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断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让乡村文化精华更好融入人们的生活。比如,农民丰收节、“爱中华爱家乡”中国农民诗会、“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文艺作品展、乡村文化产业创意大赛等,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文艺活动,正是村民自己“唱主角”的生动体现,提振了农民群众的精气神,让乡土大地处处流彩,让乡村文艺活力迸发。
  文以化人,日新其德。文化的力量在于启迪智慧、升华情感、凝聚共识,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转化为强大的力量。让更多、更精彩的文化资源畅达美丽乡村、润泽千家万户,定能使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加富足,乡村的文化脉搏持续涌动。(作者:文登区委宣传部 钱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