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位于经区智慧谷产业园的威海市公共实训基地内,锔艺传承人耿海胜在二楼的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正用自己的“金刚钻”制作“瓷器活”。
随着收藏品的修复再造及个性化艺术品等方面需求量增加,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经区的年轻人比较多,基地落户这里,我们可以向更多年轻人展示传统技艺。”耿海胜说。

随着收藏品的修复再造及个性化艺术品等方面需求量增加,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经区的年轻人比较多,基地落户这里,我们可以向更多年轻人展示传统技艺。”耿海胜说。
除了锔艺,基地还有鲁绣、胶东花饽饽、锡镶、皮具制作、剪纸等技能大师进驻“坐镇”,一楼更有直播电商研习、健康管理服务、茶饮咖啡烘焙、职业形象设计、特色餐饮创新、威海地道风物开发等实训项目。“借助技能大师的便利资源,我们将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带教活动,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让群众就业创业有新‘门路’。”经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经区逐步探索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依托职业学校、技工学院,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提升辖区人才技能、优化人才服务、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我们鼓励企业结合实际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依托企业培训中心、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经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说。
经区扎实开展企业技能自主评价工作,全面提升技能人员岗位胜任能力。上个月,威海紫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威海紫光园科技有限公司、威海南波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技能等级评价开考,经区科技创新局进行全程督导。
评价采取考核鉴定的方式,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需求,严格按照采购员、营销员、果露酒酿造工、品酒师、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设备点检员、试验员、包装工等工种三级的评价条件,对参评人员的理论考试、实操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鉴定,重点考察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能力。3家企业共有309名员工参加了高级工考核。
经区还注重与职业院校联手协作,壮大技能人才队伍。今年,由经区科技创新局主办,威海职业学院、威海技师协会承办的“技能兴威——经区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举办,设有26个赛项,33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发放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1255个。
如今,技能人才的培育已延伸至群众家门口。经区科技创新局选取韩乐坊、万象城、长峰广安、长峰怡安等4个社区率先创建“就威海”社区就业服务品牌,指导各社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特色项目,以“政府推动+社会支持”模式,加强培训赋能,满足群众就业创业需求。
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经区积极链接各方资源,主动对接培训机构,定期免费提升辖区居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涵盖茶艺、电子商务、花饽饽、插花、母婴护理等多种课程,实现培训、就业无缝衔接。
为了留住优秀技能人才,经区在打造优质创新创业园区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人才服务,通过打造“经心办”政务服务品牌3.0版,梳理292项“免提交”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打好人才服务“组合拳”。
“对于技能人才就业创业项目,我们将进行全链条全生态扶持,强化资金保障,并打造创业赋能中心和投资驱动型孵化微创园,免费为企业提供创业咨询、政策指导、企业交流等服务,帮助项目快速成长和发展。”经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表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蔡君君 通讯员 钟力生)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张军涛
复审:姜 伟
编辑:刘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