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风采

《大众日报》聚焦环翠区法院张村法庭:高质量司法为“钓具之都”护航

2024-12-14 编辑: 威海新闻网·Hi威海新闻客户端
  近日,《大众日报》以《环翠:高质量司法为“钓具之都”护航》为题,聚焦威海环翠区法院张村法庭有力护航钓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经验,以下为报道全文:


  威海素有“中国钓具之都”的美誉,钓具是威海优势产业,而环翠区张村镇则是威海钓具产业的“主战场”,全市一半以上的钓具企业聚集于此。环翠区法院张村法庭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护航钓具产业发展全过程,聚焦司法效能、纠纷化解、持续发展三大场景强化司法供给,有力护航钓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辖区钓具品牌聚集特点,张村法庭设立全市唯一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刑事“三合一”审判庭,挂牌成立青岛知识产权威海巡回审判庭、威海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省率先试行知产民事案件“先行判决”,被评为“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表现突出集体”。组建买卖合同专门审判团队,对钓具买卖纠纷进行集中办理,有效统一裁判尺度;优化线上审判流程,创新“异步审理”“无书记员庭审”等机制,进一步方便异地、异国企业参加诉讼。建立“立审执会诊”机制,由案熟、人熟、地熟的法庭法官与执行团队对接,促进各方达成和解,保障企业胜诉权益及时兑现。


  张村法庭增建诉讼服务站,设立“和商室”“明理室”等调解工作室,由业务骨干、优秀调解员组建调解团队进驻,打造区域共享的调解服务阵地。创建“类案联治”机制,知识产权、买卖合同专业审判团队分别与基层调解组织对接,畅通线上解纷渠道,实现企业与调解员、法官“沟通零距离”,提高纠纷联合化解实效。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查处的涉及民事赔偿的钓具案件,在行政处理阶段即引导双方就民事部分达成一致,并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实现行政与司法“嵌入式”联合保护,有效防止纠纷移交和矛盾激化,减轻企业诉累。


  张村法庭选取钓具产业较为关注的电商物流、买卖交易等典型案例开展巡回审判,邀请小微企业代表参加类案集中办理、典型案例庭审观摩,推进群体性纠纷示范性庭审和调解,实现“一案结、多案解”的良好效果。依托“千人助万企”等活动,聚焦钓鱼竿、鱼线轮、钓鱼浮标等钓鱼工具及模具、原材料等上游产业的法律风险与常见问题进行“把脉问诊”,联合检察院、司法局、钓具行业协会等深入企业普法、答疑8场次,不断提高钓具经营者、服务者“见法率”,从源头减少涉诉风险。主动顺应钓具产业科技创新大趋势,针对性强化钓具外观工艺、技术创新等产权保护,配合推动建立全区知识产权人才专家库,组织法律从业者、调解员等进行线上培训、经验分享近100人次,引导企业规范创新的同时,为钓具产业知识产权纠纷源头联合防治、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级提供智力支持。(来源:《大众日报》)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复审:颜燕军
编辑:董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