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港区草庙子镇秉持“精诚服务·智慧治理”理念,推行“六个一治理体系”新路径,坚持多元治理、全域覆盖、标准公开、精准服务、数智赋能、塑魂增能的基层治理体系,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将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

集聚多方合力
探寻基层治理“新解法”
“老张呀,你家的车窗又没关,赶紧下来关。”近日的一个傍晚,在临港区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嘉和花园小区,红袖标巡防队在巡防时,打电话给居民老张,让他下来关车窗。
嘉和花园小区于2016年由7个村回迁合并形成,有居民2742户。“我们这里既有回迁户,也有外来户,管理压力比较大。”嘉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刘鑫鑫说。
为管理好社区,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满意度,2019年底,由小区党员、居民及双报到单位志愿者组成的红袖标巡防队正式组建。


“别小看这支巡防队,治安巡防、矛盾调解、交通劝导,他们样样在行。”刘鑫鑫说,红袖标巡防队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收集社情民意,积极参与辖区邻里、家庭等矛盾纠纷调解。
在草庙子镇,像红袖标巡防队这样的志愿服务队还有46支。这些志愿服务队精准掌握志愿服务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多样性的志愿服务。特别是今年以来,草庙子镇不断推进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持续推进下沉一线工作机制,建立“白天访+夜间访”常态化双走访模式,最大限度收集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及意见建议,分类整理形成需求台账,然后与现有的社会组织、社区自组织的功能进行匹配,提供专业化的志愿服务。

在此基础上,草庙子镇持续发力,不断健全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按照“问题导向、服务下沉、信用赋能、靶向治理”工作思路,每月在各社区开展公益大集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理发、免费缝补、免费磨刀以及健康义诊、法律咨询、智能手机培训等服务项目。同时,设立的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商家招募分区,持续吸纳潜在志愿力量,挖掘有能力、有热情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为志愿服务队伍提供新鲜血液,调动居民参与“信用+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以来,社区共开展公益大集70次,服务居民6170人次。


草庙子镇还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网格驿站”“百姓客厅”等空间阵地,建立面向“老弱病残”的定向服务、定期开展主题集体服务以及专业性强的专项服务事项的三项服务机制,升级拓展志愿服务阵地,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实现志愿服务专业化、细微化。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370次,服务13872人次。
眼下,草庙子镇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整体布局已进入尾声,将于12月底投入使用。这是草庙子镇创新矛调体系,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又一积极探索。
“我们整合平台资源,成立以镇领导班子、各部门负责人、各村(居)书记、其他社会团体为成员的多元解纷工作小组。”草庙子镇社会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李自磊介绍,矛调中心将充分发挥老宋调解室、“和事佬”、司法所、社区警务室等各方力量的调解作用,积极推进与法院、行政单位、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的联动协作,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践行“一线工作法”
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
在草庙子镇,每一位工作人员微信置顶群几乎是一样的——草庙子议事群,“这个群不静音也不能免打扰”,已成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识。
“社区解决不了的问题,建立台账上报至部门进行分类,确定责任人联系人,镇党委书记、镇长和各部门负责人都在群里,大家每天都会盯进度,看问题。”李自磊介绍。
自2023年以来,草庙子镇围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在全镇20个村、6个社区、240多家企业、74个网格设立一线工作站,选派150名干部驻点办公、亮牌上岗,为居民帮办代办事项9000余个,前置为民服务流程,实现精准治理与群众满意双提升。同时,推行“固定联系人”制度,做到“四见四知”“五到家”,让居民“有事找支部、有事找网格、有事找干部”。


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草庙子镇坚持把“一线工作法”贯穿其中,常态化运行“日督导、周例会、月通报”“临期工单提示”“双派单”“双倒查”等工作机制,采取“工作片日议、镇党委周议”的方式,“面对面”逐个调度办理进展,每名班子成员逐人分包,主动上门做好工作。围绕群众热点诉求,以工作片、部门为单位制定年度为民办实事事项,定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按期完成。办好实事的同时,草庙子镇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快速有效宣传到位。精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房产证办理、老旧小区改造、物业服务等热点突出问题,秉持“有解”思维解题,以实际成效推动群众满意度提升。让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工作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化解。
“我们的‘一线工作法’从来不是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多个部门的‘凝聚一心’。”临港区草庙子镇相关负责人说,“一线工作法”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聚焦“怎么办、怎么干”,倾听基层一线声音,了解基层一线发展所需,找出问题症结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帮助补短强弱,让党员干部“脚沾泥土”“心接地气”,实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转变、能力在一线锤炼”。


“56号楼居民反映楼后烂尾楼积水有异味。(已协调跟进)”“网格员巡查时发现有的楼宇门不能用。(已解决)”……在嘉和社区服务大厅最醒目位置,分门别类记录着社区近期重点工作,有的是网格员在“扫楼”时发现的问题,有的是热线工单问题,有的是重点工作提示,最中间记录的是未解决问题。
“‘一线工作法’在解决居民‘小事’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我们这个记录板上的信息随时更新,来办事的居民随时能看到。”刘鑫鑫坦言,自从有了“一线工作法”,工作队伍在一线,服务阵地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更加有力地实现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数智赋能“一掌通”
“粗放式”变“精细化”
草庙子镇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为动力引擎,以两库两组信息系统平台为基础,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方式、机制、手段创新,全面建设集便民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生诉求办理、应急处置等为一体的智慧平台——“数智草庙子”,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发挥网格员事前预警、现场处置、应急反应等作用,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不断扩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范围,提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效率。


“‘数智草庙子’系统目前已开发手机端和电脑端,手机端架设在爱山东App中,主要面向居民、企业和基层干部群体,通过爱山东App扫码或搜索的方式进入系统,可为居民、企业及基层干部提供便利;电脑端主要对手机端采集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展示,可精准系统地分析安全生产风险点和民生诉求集中点等作用。”李自磊介绍。
数智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基层治理动态化,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安全生产风险点、群众诉求集中点、社会矛盾点等,对矛盾纠纷形势的综合研判、对苗头性问题的预测预警,建构起风险防控体系。不仅规避了人为监督手段的弊端,而且为下步决策提供科学研判依据。同时,利用数据化监督,更加精准评价干部工作效能,极大程度避免了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逸品家园小区居民宋女士,通过“数智草庙子”系统平台上报楼体外墙雨水管断裂,存有安全隐患。社区第一时间协调物业准备维修材料,同时,镇级指挥中心通过“数智草庙子”系统平台全方位精准掌握现场情况,并协调云梯车赶往现场,协助物业对外墙高处破损的雨水管进行维修,消除了安全隐患。
点开爱山东App上的“数智草庙子”,分别有政策解读、服务电话、码上服务、党建指导、安全生产等关系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数智赋能重在管理、贵在应用,通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和精细精准服务的现实需求,健全线上线下融合的协同运行机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治理更高效,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由“被动处理”向“主动服务”转变。(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慧 通讯员 邢瑜娉/文 记者 刘志鹏/图)
总编辑:殷洪军
值班总编:孙 锋
复审:姜 伟
编辑:刘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