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省级智慧农业基地达50处

2024-12-17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12月13日,在文登区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数据中心,屏幕上实时滚动着一串串关于西洋参生长的关键数据:一年生品种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土壤盐碱度稳定在6.00mol/L……涵盖西洋参市场行情、病虫害检测、物流管理等20多个功能模块的信息。

近年来,我市依托苹果、西洋参、无花果、花生、茶叶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强化生产基础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系列举措,已创建50家省级智慧农业应用基地,文登道地参业便是其中之一。

透过该中心的智慧西洋参小镇系统,能够看到在数据中生长的西洋参如何被“智慧”照料。系统集成小气候自动气象站、视频监控系统以及移动与固定式病虫害监测设备等多项技术,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环境参数、作物生长状态等关键数据,并据此自动生成科学决策建议,实现施肥量等减少10%,灌溉节水超过10%。

11月份,西洋参正式进入采收期,4年期品种陆续开始深加工,关于智慧化服务新升级也被提上日程。“我们计划打造一个综合性西洋参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含高效种植服务、加工生产线数字化升级、仓储物流集散中心及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多个模块,投入使用后可为整个产业链提供更全面的支持。”文登区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山东城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靠智慧农业系统,轻松管理着万亩花生田。“通过农业数据平台,我们可以精确掌握土壤温度、湿度和养分含量等信息,并结合天气预报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企业副总经理龙成说,只需轻点鼠标,即可切换至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精准浇水和施肥,每年还可为企业节省500多万元的管理成本。

为了种出高品质的花生,城森农业还加大了测土配肥、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并与鲁花集团、青岛农业大学等多家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智慧农业的普及,正逐步改变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我们将立足现有基础,继续加大对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应用力度,致力于推动农业向标准化、精准化、规模化和生态化迈进,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