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南下引来14.5亿元省优选项目 | 一线故事看招商⑤

2024-12-23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 12月18日,走进临港区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一期建筑面积7.5万余平方米的八栋主体建筑已竣工投产。生产车间里,国际一流水准的全伺服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而在一期建筑后方,优康利莱二期项目也在如火如荼推进。“明年二期也将投用。”优康利莱新医疗科技(威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初志浩介绍,届时,两期项目年产值将达到10亿元。


  优康利莱健康产业园项目计划分三期推进,由上海艾洛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上海至威海,近1000公里的距离,企业缘何将总投资14.5亿元的项目选址落在了威海临港区?
  “公司总部主营业务是医用新材料、医用健康护理用品的外贸出口,供货商繁杂导致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我们企业亟待转型打造制造工厂,实现产品自给自足,来保证产品质量。”初志浩说。
  当时,艾洛德实业转型建厂的消息一经传出,引得多地抛来“橄榄枝”,临港区招商团队也“闻风而动”,“我们有新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优势,但想要让企业跳出距离公司总部更近的长三角等地,选择威海、选择临港,还需精准识别企业需求,直击企业‘痒点’。”临港区商务局党组成员、一级主管王鹏远说。
  临港区招商团队了解到,优康利莱外贸产品的订单客户主要面向日韩等东亚、东南亚国家,交通物流是优康利莱在选址时考量的关键要素。而临港区毗邻日韩的地理区位和便利的海运条件,在开展招商活动时大有可为。
  做足了招商功课,临港区招商小分队随即南下。由于临港区起步时间晚,起初项目方有所顾虑,招商小分队积极向其推介临港区已建成的三处大型物流园,叠加威海仁川“四港联动”机制,可实现项目产品出口日韩成本更低、时间更短的效果。“在临港区建设厂房,可以有效节省陆上交通运输费用,我们此前在邯郸打造代工厂,从发货地到海港,一个40HC集装箱的汽运运输费用需要8000元,而从项目厂区到威海港1个40HC集装箱的汽运运输费用仅需400元,同时也缩短了运输时间,以往需要三到四天时间订单才能抵达日韩客户所在地,在临港区向外发货仅需两天时间。”这样一笔“经济账”,让优康利莱的天平渐渐向威海倾斜。
  在与企业面对面洽谈过程中,招商团队了解到企业之所以想要扩厂,最深层次的需求还是提升产品品质。而企业主要销售的成人失禁类产品的原材料——无纺布,生产大省就在山东。企业将生产厂区落户在临港,解决了原料端供应问题,产品品质稳定性也更有保证。
  被临港区招商团队的专业和诚意打动,企业决定到临港区实地看一看。“我们将企业要来考察的好消息带了回去,赶忙联系有关部门共同筹备项目地块选址工作。”临港区经济发展局党组成员、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琳琳介绍,优康利莱提出了面积宽广、土地平整、水电齐全、交通便利等四大“刚需”要素,招商小分队详细了解四大需求的权重,认真比对各候选地块的优缺点,为项目筛选出5个候选场地,列明各自特点供项目方挑选。
  随后,通过视频对接和现场勘察,经过3轮选址推荐,优康利莱最终敲定了项目选址。“我们的厂区紧邻着威青一级公路,从高速下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能到达,临港区管委对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视保护也是加分项。”初志浩直言。
  2021年,经过深思熟虑,艾洛德实业拍板:投资临港!
  项目引得来,更要落得下、发展好。回顾优康利莱项目审批办理、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临港区招商部门针对项目建设各环节的痛堵难点,及时沟通协调建设、行政审批等要素保障部门,召开项目推进专题会议16次,积极推动项目拿地、设计方案报审、施工许可审批等流程加快推进,解决项目用地指标、临时用电等需跨部门、跨领域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27个,全力做好项目促建保障工作。
  “我们当时进行四证办理的业务人员,对威海的业务办理流程可以说是一窍不通,但有关部门提前准备了一张明白纸,上面详细写了每一项办理步骤,应该找哪个部门、准备什么材料,依照这张明白纸,我们所有的业务一次办成。”初志浩说,一件事让他对临港区优越营商环境有了最具象化的感受。
  高效的服务、优惠的政策让企业感到放心,更提振信心。“我们后续还将启动三期项目建设,计划到2028年年底,三期全线投产,实现年销售收入超20亿元,助力临港区打造全球领先的卫生护理用品产业集群。”初志浩说。
  近年来,临港区持续布局新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一条条招商线索得以“变现”——招引首家医药外资项目华钟制药项目,培育本土行业“黑马”赛威医疗,落户超敏数字型免疫项目蔚臻生物。展望未来,临港区将结合区内现有的康养、医疗等资源,瞄准骨科、血液净化、体外检测等领域,“按图索骥”捕捉行业信息、对接投资动向,进一步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凌玉/文 王威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