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威海要闻

威海“小巨人”闯出“大市场”

2024-12-25 编辑: 宋倩
  寒冷的冬日,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却忙得一片火热:经营部成员们穿梭于各大城市,积极开拓新的订单;研发团队不断外出学习交流,力求在新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生产一线,工人们刚刚完成一批即将发往舟山的船舶紫外压载水处理系统,还有来自大连、塞浦路斯等国内外的订单亟待完成。
 
  威海中远海运重工工作人员正在组装产品。
 
  威海中远海运重工是一家致力于高科技、绿色环保节能船用专业化产品国产化替代的船舶配套企业。前不久,公司刚“捧”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荣誉。正是因为选择了创新这条路——采用紫外纯物理技术来处理压载水,让企业打破了国外对压载水处理系统产业链的垄断。
  “提到压载水,许多人认为它只是用于调节船舶平衡的普通海水,实际上并非如此。”企业技术研发部副经理兼技术中心副经理詹世杰解释说,“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定风险,因此必须确保这些水经过彻底净化,就像给水‘洗个澡’一样,以消除安全隐患。”
  起初,由于紫外技术对外界水质变化极为敏感,实验进展异常艰难。“国外的检测标准是‘一锤子买卖’,一旦出现紫外反应,便直接判定为不合格,而不考虑活性水平。”詹世杰等研发人员始终保持乐观和坚定:铆足劲儿“钻”,把难点都揪出来。
  紫外技术对水质要求高?那就搭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仿真平台多做系列化紫外反应器设计;紫外检测敏感度高?那就多找模式生物一次次实验查看灭活曲线……蹒跚学步,摔跟头都是常事。整个研发过程投入5000多万元,研发团队远赴新加坡、丹麦等多个地区海域实验,力求实验系统性能达到最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船舶紫外压载水处理系统拿到了行业内最高标准的认证,技术实力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为威海中远海运重工吃了颗“定心丸”。同年,《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宣布对现有船只全面生效,要求所有出海船只都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这一政策变化,把威海中远海运重工推上了市场“风口”。
  “我们成功填补了国内紫外灭活技术在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空白,一举打破挪威、德国、瑞典等海洋强国的技术封锁,把成本直降15%以上,订单从最初每年仅80到90船套的规模,迅速增长至300到400船套。”站在繁忙的生产车间里,看着一排排即将出厂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公司经营部国内销售科科长张哲算了一笔账:至今企业已为全球超过1600艘船只提供服务,并手握400多条船的待发订单,产品国内销往大连、青岛,国外销往塞浦路斯、德国、土耳其、日本和北欧等地,真正让威海“智造”走向世界舞台。(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员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