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制多,配送难
谁让外卖员成了“高危”职业?
在传统观念中,警察、消防员等容易面临危险的职业被称为高危职业,后来其他行业也因为各种理由戏称自己“高危”。近两年,很多外卖员称配送越来越难,不仅要面对配送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还要面临部分单位和客户的刁难,外卖行业似乎开始变得“高危”起来。
长时间高强度工作三餐无法保证,系统自动配单后不能随意取消,部分场所不让骑手进门,顾客下完单后就失联……曾几何时,日薪远超白领一族的外卖员不再“吃香”。顾客需求高于一切,职业的社会认同感低,蓝领权益得不到保障,习惯少说多做的小哥们只能频频吃着“哑巴亏”。是谁让穿梭城市辛苦打拼的他们伤了心?钱没赚够气先受够了,本是为了养家糊口才去送外卖,不曾想竟然被道德感捆住手脚。不断压缩的配送时间,与不断降低的人力成本,让整日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活地图”们面临危机。
面具之下
真假“i人”为哪般?
因校园外卖引发的这场口角之争,不禁让人想到一些网友的人格面具。在日常生活中假装“i人”逃避社交,总是把“谢谢”“对不起”挂在嘴边,却在互联网上怼天怼地,因为一点小事就搅得别人不得安宁,个人素质更是无从谈起。未按约定送达外卖的小哥固然有错,可顾客动辄言语攻击的行为实在叫人共情不起来,明明是占理的一方,却因为一时的言语之快失了公道人心。
一社交就戴上“i人”面具,一上网就暴露真实面目,校园的大门不是隔离社会的一堵高墙,别让个体的低素质行为,坏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大学生群体印象。学校应将为人处事作为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业挂钩,与其让有成绩无品行的“好学生”毕业后难以在社会立足,不如让现实的暴风雨提早到来。“讲道德,说仁义”,如何为人处世,几百年前的古人在《三字经》中早已给了答案。“i人”不是个人素质的遮羞面具,如果处理不好校园内的纠纷,又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课堂中从容应答?
你不对,他也有错
互联网“判官”请勿乱“开麦”!
针对西安这一外卖事件,网友们掀起了一波热烈的讨论,更加剧了事件双方的对立。外卖行业需要维护,顾客的胃口也要满足,真把双方划到对立面,还有谁在乎订餐者们能不能吃上一口热乎饭?
很多网友将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称为当代“衣食父母”,但网友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实在不可取。平台要维护好蓝领权益,在互联网挑起事端、辱骂他人的用户除了被禁言外,也应在个人平台信誉方面给予记录和展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职业歧视本就不符合公序良俗,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从来都不丢人。
很多网友将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称为当代“衣食父母”,但网友们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为实在不可取。平台要维护好蓝领权益,在互联网挑起事端、辱骂他人的用户除了被禁言外,也应在个人平台信誉方面给予记录和展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职业歧视本就不符合公序良俗,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从来都不丢人。
“当代大学生素质可见一般”“骂人是不对,但外卖员语气也不好”……这场争论中,各打五十大板、喜欢主持公道的互联网“判官”们看似正义的言论,无意间成了舆论发酵的助推手,而这似乎不是第一次了。当吐槽成了习惯,大家不再满足于现状,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在网上随意“开麦”,为舆论推波助澜。这时候,不如“让子弹飞一会儿”,否则下一秒打脸的便可能是自己。段子很金贵,网络世界也请谨言慎行。
一场舌战过后,风波终将归于平息,但群体印象却就此留在心里。那么,今天,你打算点什么外卖?(岳潇/文 仲鹤/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