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新征程,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不断“上新”,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书写美丽乡村“新画卷”注入更坚实的力量、更有生机的活力。
分析需求,才能更好“上新”。让乡村振兴在新征程、新时代保持“更新频率”,需要立足实际。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对路、有特色,既需要考虑乡村的特点、实际,也需要立足于此谋创新,才能打造“上新”的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纵观乡村振兴的“标兵”,有特色产业,因势利导发展乡村电商,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就可以在“强链补链”上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打造新品牌;有独特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业和绿色生态养殖等,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就可以在新科技、新模式上下功夫,让“机器秋收”等同样成为乡村一景。
留住人才,才能高效“上新”。人才是发展的“生力军”,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念兹在兹,“接地气”的“土专家”“田秀才”在田间地头中更了解新质生产力要向何处发力;注入活力,有创新思维和专业本领的科研人才、高校学子和其他技能人才,链接起科技的最新动向、产业的创新机制,为乡村振兴的广阔平台“引入活源”。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与乡村振兴中用好新人才息息相关。要让乡村人才能够在敢闯敢试、善于探索中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不仅能够实现创新机制、新科技应用的“下沉”,还能促进乡村振兴本身新质生产力成果的“萌芽”与转化。
产业升级,才能助力“上新”。乡村振兴,要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龙头作用”,在产业带动乡村共富、创造就业机会、实现技能提升、促进科技集聚等方面,实现与新质生产力的交相辉映、同频共振。产业转型升级,正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赋能。要加强产学研一体协作,实现“走出实验室,就能走进乡村”,让大数据、智能设备等新科技、新应用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活力。如今的乡村田野,无人机悬空,关注着农业需求;产业链协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在乡村扎根;新能源、绿电覆盖面不断扩大……新质生产力,正逐渐描绘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激发新活力。(作者:文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吴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