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丨以“三农”发展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1-03 编辑: 徐栋波
  “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然要求。在新征程上,要紧紧抓住“三农”发展这一关键,精心勾勒乡村振兴的斑斓画卷。
  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硬支撑”。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源头活水。一方面,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为乡村产业兴旺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汇聚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畅通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渠道,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企业家等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注重培育本土人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让更多“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传承塑造乡村振兴“精气神”。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承载着乡愁记忆和精神寄托。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评选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绽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遗产,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让乡村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推动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丰富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振农民群众的精气神,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生态宜居绘就乡村振兴“高颜值”。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力度,让乡村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环境更优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乡村休闲等绿色产业,让乡村生态美与百姓富相得益彰,描绘出乡村宜居宜业的美丽画卷。
  组织引领夯实乡村振兴“桥头堡”。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确保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作者:荣成市王连街道办事处 柳清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