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年人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是岁月的见证者,也是生活的参与者。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无数银发的身影本该在公园里、广场上舒展开来,享受岁月静好。然而,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沉迷于拥有“霸总”标签的微短剧,伤财伤心又伤身:“各种微短剧消费套路防不胜防,一天花了好几百,一个月内充值金额高达数千元”“每天不停地刷短视频,连饭都顾不上吃”“一看一宿,第二天说头疼”。
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59岁的微短剧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12.1%,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微短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闪婚老伴是豪门》《保洁老妈无极归来》《五十岁保姆嫁豪门》《闪婚五十岁》《养儿不防老我被迫重生》……“霸总”娇妻、穿越复仇、贤婿逆袭、豪门恩怨,被调侃为“土甜”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剧情,被安排到了老年人的身上,进行精准“围猎”“收割”“洗脑”。“心机”保姆、“恶毒”女配、“单纯”霸总、一夜“重生”、瞬间“逆袭”,15到20秒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老年短剧“换汤不换药”,售卖的还是霸总剧情的狗血套路,“上头”程度也丝毫不减。
先上瘾再上当,情绪价值的“梗”老年人也吃。霸总短剧片名大多离不开“总裁”“首富”“重生”“逆袭”等词,内容无非是迎娶白富美、被霸总看上、几句话就能和喜欢的人坠入爱河,这种情绪价值拉满的设定,试问谁能拒绝?更不要说受教育程度不高、时间充裕的中老年群体了。于是,低俗、土味、狗血的霸总短剧悄然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先上瘾再上当,最终被情绪的多巴胺操纵,为此不惜“一掷千金”。
霸总短剧过度娱乐化,源于功利主义创作的推波助澜。微短剧在播放到一定集数后,需要充值来解锁剧情。单集付费的金额虽然看起来不多,但一旦老年人对剧集产生“依赖”,后续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此外,还有中老年观众以为几元钱解锁几百个金币可以看全集,没想到这只是一集的费用,再加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包月、包季、包年套餐,观看一部由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组成的微短剧,最终可能需要花费数百元。这些短剧中还夹杂不少视频广告,稍不注意就会跳转到购物平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使用手机大多不够熟练,辨别能力差,很容易陷入过度充值的“无底洞”。据业界人士透露,一部成本仅几十万元的热门短剧,其收益最高可达到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由于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廉、变现迅速,众多影视制作团队纷纷涌入微短剧行业。
精准“收割”的背后是被忽视的精神需求。不管是霸总短剧,还是之前的短视频博主“秀才”“一笑倾城”以及“假靳东”等“网红”的爆火,背后都反映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规模达3.25亿,月人均上网时长高达127.2小时,相当于每天有超过4小时在网上“冲浪”。其中,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已成为许多老年人打发时间、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巨大的市场前景,对应的是相对匮乏的内容供应,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子女往往忙于生计,对老人的关心多在身体健康方面,对其情感需求的关注相对匮乏;一些老年人缺乏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圈”也小,难免孤独寂寞。当爸妈真的沉溺于老年霸总短剧时,年轻人应体谅爸妈,引导爸妈适度观看,更应反思自己对爸妈陪伴与爱的缺失。
“卷”流量不能无底线,行业发展呼唤“强监管”。实际上,对微短剧行业乱象的治理也一直都在进行。2023年底,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乱象。今年以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
流量向上,人心向善。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微短剧也有大作为。(作者:威海市委网信办 张晓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 王畅)
据《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40—59岁的微短剧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及以上用户占比12.1%,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微短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闪婚老伴是豪门》《保洁老妈无极归来》《五十岁保姆嫁豪门》《闪婚五十岁》《养儿不防老我被迫重生》……“霸总”娇妻、穿越复仇、贤婿逆袭、豪门恩怨,被调侃为“土甜”的“霸道总裁爱上我”剧情,被安排到了老年人的身上,进行精准“围猎”“收割”“洗脑”。“心机”保姆、“恶毒”女配、“单纯”霸总、一夜“重生”、瞬间“逆袭”,15到20秒设置一个剧情转折或高潮,每集最后10秒留下悬念,老年短剧“换汤不换药”,售卖的还是霸总剧情的狗血套路,“上头”程度也丝毫不减。
先上瘾再上当,情绪价值的“梗”老年人也吃。霸总短剧片名大多离不开“总裁”“首富”“重生”“逆袭”等词,内容无非是迎娶白富美、被霸总看上、几句话就能和喜欢的人坠入爱河,这种情绪价值拉满的设定,试问谁能拒绝?更不要说受教育程度不高、时间充裕的中老年群体了。于是,低俗、土味、狗血的霸总短剧悄然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先上瘾再上当,最终被情绪的多巴胺操纵,为此不惜“一掷千金”。
霸总短剧过度娱乐化,源于功利主义创作的推波助澜。微短剧在播放到一定集数后,需要充值来解锁剧情。单集付费的金额虽然看起来不多,但一旦老年人对剧集产生“依赖”,后续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此外,还有中老年观众以为几元钱解锁几百个金币可以看全集,没想到这只是一集的费用,再加上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包月、包季、包年套餐,观看一部由几十集甚至上百集组成的微短剧,最终可能需要花费数百元。这些短剧中还夹杂不少视频广告,稍不注意就会跳转到购物平台。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使用手机大多不够熟练,辨别能力差,很容易陷入过度充值的“无底洞”。据业界人士透露,一部成本仅几十万元的热门短剧,其收益最高可达到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由于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廉、变现迅速,众多影视制作团队纷纷涌入微短剧行业。
精准“收割”的背后是被忽视的精神需求。不管是霸总短剧,还是之前的短视频博主“秀才”“一笑倾城”以及“假靳东”等“网红”的爆火,背后都反映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网民规模达3.25亿,月人均上网时长高达127.2小时,相当于每天有超过4小时在网上“冲浪”。其中,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已成为许多老年人打发时间、排遣寂寞的重要方式。巨大的市场前景,对应的是相对匮乏的内容供应,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子女往往忙于生计,对老人的关心多在身体健康方面,对其情感需求的关注相对匮乏;一些老年人缺乏自己的兴趣爱好,“朋友圈”也小,难免孤独寂寞。当爸妈真的沉溺于老年霸总短剧时,年轻人应体谅爸妈,引导爸妈适度观看,更应反思自己对爸妈陪伴与爱的缺失。
“卷”流量不能无底线,行业发展呼唤“强监管”。实际上,对微短剧行业乱象的治理也一直都在进行。2023年底,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乱象。今年以来,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连续发布两个管理提示,对于当前在中老年题材和所谓“霸总”题材微短剧创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提示和规范。
流量向上,人心向善。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微短剧也有大作为。(作者:威海市委网信办 张晓凡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法院 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