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以文化之火 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5-01-16 编辑: 史秀英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文化创意点亮乡村之美、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富裕,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文化动力。

        乡村振兴要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各类建筑群、村落遗址等是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物质文化遗产,比如位于荣成市宁津街道的东墩村,村内建筑以海草房为主,现存海草房上千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村内不仅保留了海草房的历史风貌,还以数字化手段记录了村落的变迁,通过开发文旅项目,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生活方式,实现了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传统技艺、民间习俗不仅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乡村文化的活态表达。荣成将“三渔文化”(渔家锣鼓、渔家秧歌、渔民号子)普及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开展秧歌大赛、锣鼓擂台赛、渔民号子表演大赛等赛事,推动“三渔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乡村振兴要用文化创意点亮乡村之美。现代村庄不仅要让人们找到记忆深处的乡愁,更要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诉求。在保护村落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将文化创意渗透到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乡村美景。房屋建筑要有创意,荣成市俚岛镇中我岛村通过结合当地红色文化和胶东地区特有的海草房资源,打造了“红色教育+特色民宿旅游”基地。村落注重保留海草房的传统外观,在房屋内饰和装修上又融入红色文化元素,通过结合海草房的古朴特点,打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古朴中呈现艺术之美。文化社区要有创意,建设富有创意的文化设施,如村史馆、主题文化广场、特色博物馆、创意图书馆、乡村文旅会客厅等,既能美化乡村景观、优化生活环境,又能满足乡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乡村社区文化品位,彰显乡村人文之美。

        乡村振兴要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富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既是乡村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效载体,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荣成市港湾街道牧云庵村,民间绘画、剪纸等艺术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书画村落,荣成通过挖掘“画村”传统文化和产业资源优势,启动“画村”建设,打造书画产业集群,助力乡村发展。要适应现代消费特点和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形式。牧云庵村集中定价收购村民优秀作品,装裱包装后通过互联网对外展示销售,并与多地书画市场的画师达成鉴定、销售合作意向,提供网上营销、真迹鉴定、订单创作等专业服务,将“画村”经济做大做强。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文化的光芒不仅照亮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乡村文化生生不息、繁荣兴盛,更温暖了每一颗渴望发展的心灵。我们要以文化之火,将乡村变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化高地。(作者:荣成市港湾街道办事处 高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