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万功:忆抗美援朝峥嵘岁月
张建鲁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虽然已过去了70多年,但一唱起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高万功仍慷慨激昂,仿佛又回到了那些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百炼成钢
1946年9月,高万功参军到华东野战军八纵七十八师警卫团,在一营三连当了一名机枪手。他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开封、淮海、上海等战斗、战役。激烈残酷的战火洗礼,把高万功淬炼成了一名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的钢铁战士,特别是他百发百中的狙击本领,更令敌人闻风丧胆。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一伙顽敌凭借坚固的地堡猛烈炮击我军,造成严重伤亡。危急关头,高万功精确瞄准目标,连续4个单发,让敌人的火炮一下子变哑了。战士们冲上去一看,地堡里面的4名炮手全部毙命。因作战勇猛,高万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
1950年,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对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乡村狂轰滥炸,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应朝鲜请求,我国政府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正在上海驻训的高万功带头递交了请战书,9月底,随二十六军七十八师开拔到安东市(现丹东市)。在这里,他们换上了志愿军服装,于11月19日晚8点,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血染风贺里
过鸭绿江后,部队冒着零下38度的严寒,连续四天四夜急行军后,就在朝鲜北方的黄草岭打响了入朝第一仗。战斗异常激烈,打得敌人仓皇溃逃。一营三连奉命追击,他们一口气追了20余里,终于在风贺里追上了撤逃的敌人。我军趁黑夜摸向敌阵地前沿。突然,高万功带领的机枪组在越过铁丝网时,不小心触动了上面的机关,照明弹呼啸着划破夜空,敌人的机关枪扫射过来。高万功马上命令四班卧倒隐蔽。这个班在解放战争中是出了名的战斗模范班,为了压制敌人的火力,投弹能手王克传奋力投出3颗手榴弹,敌人的火力一下子被压制住了。就在火力中断的一刹那,高万功立刻命令全班冲锋,与敌人展开近战肉搏。经过一夜激战,终于把胜利的旗帜插到了阵地上。这一仗,机枪班共消灭了37名敌军,缴获了5挺重机枪、10余支卡宾枪和冲锋枪。
虽然消灭了许多敌人,但是高万功他们连队也损失惨重。包括连长、指导员和两名排长在内,共有60多人英勇牺牲。打扫战场时,副指导员叫上高万功一起去寻找牺牲的战友,把他们的遗体用白布缠裹起来掩埋了。找来找去,发现少了一名叫方玉田的战士。最后,在一片染满血迹的雪堆下面找到了半条腿,脚上缺了一个拇指。高万功流着眼泪说:“这就是玉田。”在解放战争的一次战斗中,方玉田脚部负伤断掉一个脚指头,是高万功给他包扎的伤口。
风贺里战斗结束后,他们班又一次被评为战斗模范班。高万功被评为二等功,并提升为二排排长。
激战雄皮山
1951年2月底,部队经过休整补充,继续往南开进,到达雄皮山,参加了二次战役。他们在山半坡上挖战壕修工事,准备迎击敌人。战斗打响后,敌人采用轮番进攻的战术不断向我军阵地猛烈攻击。高万功带领全排战士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连续几天都没能够突破我军阵地,敌人调来了坦克和大炮。为有效减少伤亡,每次敌人炮击时,高万功只留下一名战士在炮火打击死角处瞭望,其他人则隐蔽在战壕和猫耳洞里。一旦敌人步兵接近,他就指挥战士们开足火力予以迎头痛击。就这样,他们在阵地上坚守了38天,硬是把敌人钉在了阵地之外。
那时阵地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战士们饿了,抓一把炒面就着雪往下吞。没有盐和蔬菜吃,许多战士得了夜盲症。为了恢复视力防止非战斗减员,大家就用雪水煮松针叶喝。晚上,天寒地冻,战士们挤在一起,用大衣包裹起来互相用体温取暖。有一次,高万功与一个战友背靠背坐在一起,他说口渴了想吃点雪,但又怕站起来把热气跑掉,高万功就用铁锹从战壕边上铲了一点雪递到他的嘴上。没想到战锹太凉,一下子把嘴唇给粘住了。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我军官兵凭着顽强的意志,舍生忘死,克服一切艰难困苦,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经过三十八个昼夜的激战,连队伤亡了60多人。高万功再次荣立二等功,被提拔为三连副指导员。
泪洒391高地
雄皮山战后,部队进行了短暂的休整,补充了兵员和弹药。高万功奉命带领一个50多人的加强排到391高地阻击敌人北上,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上级要求他们坚持到第二天下午4点钟,当天空出现绿色的信号弹时就可以撤出阵地。
391高地战略位置重要,是敌军北上对我后方进行攻击的必经之路。高万功带队迅速做好战斗准备。第二天早上,敌人的飞机、大炮先是对阵地一通狂轰滥炸。紧接着,山下的敌人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开始抢攻。远远望去,密麻麻黑压压一大片,一步步逼近。高万功临危不惧,一面指挥战士们隐蔽待敌,一面沉着冷静地观察战场态势。当敌人距离约30米时,他果断地扣动了扳机,大吼一声:“打!”全排的各种武器一齐开火,浓烈的硝烟霎时间弥漫了整个阵地。由于突然开火,而且火力又非常地猛烈,一下子就把敌人打得蒙头转向,他们慌乱地退了回去。
很快,敌人又展开了第二次冲锋。这一次,他们是从两侧发起进攻。高万功及时调整人员和火力部署,分头拒敌。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钟,再次击退了顽敌,消灭了40多个敌人。
太阳偏西时,不肯服输的敌人又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此时,我军伤亡严重,全排仅剩下20多人。战士们已经打红了眼,他们把整捆的手榴弹和爆破筒狠狠地扔向敌群,剧烈的爆炸声中,敌人成片地倒下。高万功和其他几个班长身先士卒,枪弹齐发,给敌人以迎头痛击。由于占据有利地形,又有一连的六零迫击炮和八二迫击炮支援,敌人的第三次进攻又被成功打退了。这场阻击战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当一颗绿色的信号弹从山后升起时,高万功带领战士们胜利地撤出阵地。一清点人数,只剩下十几个人。他们整齐地站好一排,面向山那边深深地鞠了个躬,向牺牲的战友作最后的告别。擦干眼泪,他们踏上征程,投入下一场战斗中。
1952年6月5日,部队凯旋回国。到达长春后,他们乘坐火车一路开到祖国的首都北京,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采访结束时,高万功忍不住热泪纵横:“入朝时我们连有170多人,回国时连我算上只剩下7名战友,其他战友都牺牲在战场上了。他们光荣地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他们个个都是英雄,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
高万功(1925—2022),山东省黄县(现龙口市)人(功臣简历表记载,为莱芜市埠口村人)。1946年入伍,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沙土集、开封、淮海、上海等战役。1950年11月入朝作战,任二十六军七十八师二三四团一营三连二排四班长,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7次。1952年被评为“战斗模范”,1955年荣获解放勋章。(来源:中共威海市委党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