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年,萌娃类短视频开始在各个网络平台走红,软萌可爱、童言无忌的人类幼崽为网友带来无尽的快乐,吸引了一批稳定的受众。而凭借着家有“红”孩儿,一些家长开始消费萌娃、凭娃养家,萌娃视频商业化、同质化、成人化、庸俗化等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萌娃视频悄悄“变了味”!
“出圈”之后,能火多久?
2024年堪称网红翻车元年,我们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坐拥千万粉丝的大网红走在塌房的路上。奉行“流量为王”的网络环境让人浮躁,人人都想火,于是一个爆款诞生后,就出现千千万万个效仿者跟拍。翻遍互联网,不少靠娃“出圈”的网红似乎都有迹可循:打着“分享”旗号的母婴博主,无意间晒出自己用过的“好产品”,实则把好评和金钱通通踹进兜里,名利双收的代价却是诸位看客买单。于是,成功的模板被一再复制,“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小富即安”成了“小网红”们的目标。
带娃晒娃,记录美好生活本该是一件幸福的事,过多的商业化运作却让分享变了味。然而这样的“出圈”又能火多久呢?“拼娃出圈”成了流量密码,可一味追求爆款只能捞“快钱”,唯有把内容做精方能走得长久。
金钱至上,理想让道
你的梦想是什么?很多“10后”回答“当网红”“赚大钱”,在尚不能分辨善恶得失的年纪,却将金钱当做人生理想,令人可悲可叹。不仅如此,一些家长靠萌娃赚钱的行径变本加厉:打扮成熟的小孩在直播中模仿大人化妆聊天吸引网友围观驻足,新潮花样的童装实则是成人服饰的迷你版,流行的“白幼瘦”审美给了“恋童癖”以借口……这些现象背后是部分家长以走红为目的侵占孩子应有的童年,为拍出独一无二的爆款视频无所不用其极,最终导致孩子价值观扭曲甚至出现心理问题,成年人审美下的儿童成长环境堪忧。过早接触成人世界对孩子来说太过残忍,可纵有前车之鉴摆在眼前,“杀疯了”的父母却仍不知悔改。生而为人,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有自己的使命,监护人不是控制子女的合法身份,维护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义不容辞。
古有年少成名的方仲永终“泯然众人矣”,培养未来一代不能把眼光局限于一隅之地,家校社会应当好领路人,引导青少年儿童多接触和了解社会的各行各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远大理想。家长们要潜心观察悉心培养,寻找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才是帮助萌娃们“出圈”的正途。
成年人应学会“独立行走”
先“啃老”,再“啃小”,如今,不会“独立行走”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了。一些童模父母从爆红中尝到甜头,让尚在襁褓中的婴儿自己“赚奶粉钱”,部分网红博主晒出孩子的“奶辣风穿搭”点赞数高涨。都说养娃不易,可这样的父母恩“得之谁幸”?
近年来,网络媒体上的“草根网红”层出不穷,审美多元化的当下,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展示自身的平台,看中流量的资本也越来越倾向于“市场选择”,深知人心所向才是大势所趋。流量变现的时代,媒体平台应与时俱进,主动走向大众而不是靠说教赢得民心,既要鼓励娃爸娃妈们在网络平台分享育儿心得,和劣质“网红”争流量,也要下架那些故意博眼球的流量视频,让“良币”驱逐“劣币”,才是破解网红困局之法。
与其羡慕别人的爆红,不如埋头深耕做好内容,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岳潇/文 仲鹤/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