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教育

中医养生 | 病毒性感冒高发季,中医防治有妙招

2025-01-25 编辑: 史秀英

        病毒性感冒是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属于中医“时行感冒”的范畴。中医在其治疗和预防方面有着独特见解与方法。

        中医对病毒性感冒的认识

        中医认为,病毒性感冒是人体在正气不足时,外邪(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乘虚侵袭肌表所致,主要累及肺卫两脏,使肺气失和,卫表不固,进而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一系列症状。依据临床表现和病因,可分为多种证型,常见的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每种证型的治法与用药有所差异。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

        风寒感冒:

        主要症状为怕冷明显、轻度发热或无发热、流清涕、咳痰清稀色白等。治以辛温解表,常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常用中药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等,可疏散风寒之邪,使肺气得以宣畅。

        风热感冒:

        表现为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头胀痛、流黄涕、舌苔薄黄等。治法为辛凉解表,银翘散是常用方剂,金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牛蒡子、竹叶、芦根、甘草等中药可有效疏散风热,缓解发热、咽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中医外治

        针灸:

        针刺风池、大椎、合谷、曲池等穴位,可起到疏风解表、清热止痛的作用,对缓解感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等症状效果显著。

        拔罐刮痧:

        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拔罐或刮痧,可使体内邪气随罐印或痧痕透出体外,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感冒症状,尤其适用于风寒感冒,能有效减轻恶寒、身痛等表现。

        中医预防措施——生活起居

        作息规律:

        保持充足睡眠,遵循自然界昼夜节律,早睡早起,让机体脏腑功能得到充分休养,增强正气,抵御外邪入侵。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建议每天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各脏腑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养。

        适度锻炼:

        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运动方式,坚持长期锻炼,可调和气血、增强体质,促进体内气血流通,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太极拳动作舒缓,能够调节气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的整体机能,每天坚持练习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八段锦可以伸展肢体、活动关节,通过调节呼吸,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随季调适:

        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春季防风,夏季防暑热兼防湿邪,秋季防燥,冬季防寒保暖,避免外邪乘虚而入引发感冒。

        中医预防措施——饮食调养

        合理膳食:

        饮食均衡多样,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

        饮食有节:

        避免过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使机体抵抗力下降。

        中医预防措施——中药预防

        代茶饮:

        在感冒流行季节,可用金银花、菊花、板蓝根、贯众等中药单味或配伍制成代茶饮,每日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能有效预防病毒性感冒的发生。

        中医在病毒性感冒的治疗和预防上有丰富手段和方法,通过整体调理和个性化施治,帮助人们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轻感冒症状,促进身体康复。但如果感冒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