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Hi米漫谈丨爆红景点如何握住“长红密码”?

2025-01-28 编辑: 郝暖

  小年过了,年味越来越浓。新春佳节,少不了去各个景点打卡旅游。不论是栩栩如生的自然景观,还是巧夺天工的人造景观,都有着别样的魅力。这其中,一些被网红带火的打卡点也屡屡登场,今天这家火了,明天轮到那家,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人造景点,似乎不再拥有吸引游客的长红密码,这不禁让人想问,频频出圈的人造景点,到底在“火”什么?

  “网红经济”催生人造景点
 
  纵览各大热门景区,似乎每个地方都有不少网红打卡点,但真正数得出名号的却寥寥无几。比如古老与现代相碰撞的大唐不夜城,既有唐风汉韵的文化传承,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现代活力,堪称外地游客到西安的必“打卡”之地。再如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一年一度的限定款冰雕擦亮当地旅游名片,每年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一睹盛景,一年更胜一年的流量也让无数人对冰雪旅游抱有好奇与期待。
  反观一些被网友炒热的景点,很多甚至连本地人都没听说过,跟着网红博主写的“打卡攻略”游览一番,满眼皆是无甚新意的人造景点,于是游客走了,流量也跟着走了。一波又一波的“花活”轮番上演,消磨了游客的期待,从长远来看,“网红经济”催生出的人造景点难以为继。
 
  “玩得花”不如把游客“捧”在手心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这几年,“听得懂话”的官媒开始聚焦年轻人需求。以火爆出圈的河南文旅为例,疯狂“晒家底”“亮绝活”,前有金甲武士在车站列队“接驾”,后有老中医为游客把脉看诊,诚意满满的务实举措硬是把流量给留住了。“开窍”的不只官方,这波“卷王”行为也吸引了很多网红达人纷至沓来主动为河南做宣传,成就一番双赢局面。
  反而观之,一些地区的人造景点问题频出,人倒是来了不少,可游客在“千模一样”的景区逛花了眼,必吃榜的小吃街总觉得似曾相识,有些景点为了抢“名人故里”不惜引经据典大打出手,有些“××专属”一个不留神就成了上一个景点的“套牌”特色交通设施不方便,卫生环境不达标……不仅“劝退”了部分游客,“不会再来第二次”的差评也伤害了当地旅游业根本。
  与其“玩得花”,不如让当地文旅产业“开花”。旅游季“延时下班”的公交更便利,整治黑出租也别忘了把公共交通的价格“打下来”,拿出当地人也想去的攻略才更吸引人。在农村大集上品尝烟火年味,在灯火辉煌里感受繁华夜景,在春风拂面时相约赏花踏青,在雪花纷飞中体验冬日童话,人造景点最重要的是有“人”味,把游客“捧”在手心的服务更吸引人
 
  打造文化IP才是真“city”
 
  城市到底“city不city”?不在于千篇一律的人造景点有多华丽,而在于一地一景,各有特色。这是对人文社会的真实呈现,更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基本尊重。
  去年12月17日,我国新增21个过境免签入出境口岸,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10日。利好政策为旅游城市的火爆再一次“加码”,不少地方将目标对准了更广阔的外国友人市场。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迅速反应,纷纷使出奇招,把新媒体玩出了万般花样。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城市文旅IP宣传值得赞扬,但玩得明白新媒体,更得有拿得出手的真绝活。与其被爆款流量裹挟着前行,不如深耕当地特色,打造文化IP,才能让游客来了不想走,来了还想来。
  近段时间持续“出圈”的山东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从超然楼到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这个冬天济南再次用新一轮亮灯引发全国花灯大PK。在短视频平台,从豆橛子到洗脑的车牌歌,忠厚老实的“好客山东”被网友调侃“这个赛季强到没有对手了”。玩梗之余,山东文旅顺便附赠三日游攻略,再次狠赚一波流量。创意化的宣传形式离不开丰厚的文旅资源,山东数千年来积累的深厚的人文底蕴,让很多来鲁游客称赞,不愧是“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说到底,品质才是流量变现的终极武器,否则,就算“泼天的富贵”来了,也接不住。(岳潇/文 仲鹤/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