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趣课堂 | 警惕这些“小套路”,春节别被骗子钻空子

2025-01-30 编辑: 史秀英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节回家,是许多在外打工人的共同动力。在外辛勤工作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在春节假期买好了车票,欢欢喜喜带上年货回家过年。给家里的小辈包个红包、给父母亲戚送些礼物……喜气洋洋氛围下,也要提高警惕,骗子很可能盯上了你的钱包!春节骗术有哪些?如何避坑防踩雷?一起看→

        点击链接抢红包?

        抢走的怎么是自己的余额!

        “您收到888元红包,点击速抢,手慢无”……

        春节期间,抢红包是人们的一大乐趣。红包金额可能从几分到几百不等,但手指轻轻一点,红包轻松入账的感觉实在美妙,让人看到红包上的“开”就忍不住点击。

        红包不断点点,眼睛逐渐被喜庆的红色填满,理智也悄悄下线。抢红包抢“红眼”的可要注意了,你很有可能被骗子盯上了!春节期间,许多骗子会将非法木马病毒链接包装成抢红包链接,诱导人们点击,从而盗取信息。点了骗子的“毒”红包,收红包的人便成了发红包的,分分钟将余额打包双手奉上。

        春节提醒:抢红包一定要保持冷静,要警惕长期不联系的好友发来的“红包”,不要点击不明来源的链接,更不要在链接里输入个人信息。春节抢红包,别让红包蒙了眼,千万别给骗子“发红包”。

        航班取消退改签?

        一切以官方为主!

        春节客运流量大,往往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无论是归家还是外出旅游,机票、车票都需要买好往返才安心。

        叮咚!“因飞机故障,您的XX航班将取消,为表达歉意,请加客服微信领取赔偿金或申请改签……”乍一看自己辛苦蹲点买到的航班被取消,脑袋瓜一下子变得“嗡嗡”的。许多人在简单核对好航班和个人信息后,往往会在慌乱郁闷下选择相信短信提醒,加上所谓“客服”进行咨询。

        临起飞前航班故障,临开车前高铁停运。放个假真添堵,倒霉事儿咋就这么多?这时候要警惕,这可能是骗子在“唬”你!在加上所谓“客服”微信后,骗子往往会诱哄你下载“App”,或申请屏幕共享。表面上为你“排忧解难”,背地里“暗度陈仓”,在通过App或屏幕共享收取你的银行卡信息以及验证码后,偷偷划走你的余额,等你发现为时已晚。

        好消息:“航班没取消”。坏消息:“银行卡里的钱没了”。过个年本该高高兴兴,但若信了骗子的谎话,才是真的添了堵。

        春节提醒:若收到航班退改签或高铁火车退票信息,一定要在官方网站联系官方客服询问。不可轻信退票短信,也不要随意添加“客服”联系方式。若遇到屏幕共享请求,一定要谨慎,因为你的屏幕对面很有可能是骗子!

        “特供酒”送礼倍有面儿?

        均系假冒伪劣产品!

        “xx特供酒”“xx内供酒”……过年走亲访友,若遇到爱酒人士,免不了提上两瓶好酒投其所好。春节期间,各大商超纷纷摆出各式各样的酒水售卖,让人眼花缭乱、纠结不已。“这款酒是xx特供,特别上档次!价格好看,面子也好看,送礼特别显心意!”从各色酒类中望去,“特供酒”三个字格外抓人眼球,“xx特供”仿佛天生自带“高大上”标签,让人看了就觉得“不简单”。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特供酒”,真的是送礼佳品吗?

        去年,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严禁制售“特供酒”的公告》,明确“特供酒”为假冒伪劣酒品。也就是说,花高价买来的“特供酒”,有“面子”却没“里子”,而这“面子”甚至还是“假面子”。成本几十块的酒水,只要贴上“专供”“特供”“内供”的标签,摇身一变,身价轻轻松松翻上好几倍。“专供”“特供”成了“吸金石”,吸走的却是消费者口袋里的辛苦钱。

        春节提醒:辛苦赚钱不易,走亲访友,切记理性消费,不要盲目攀比浪费,“面子”不在礼品中,真诚的心意更可贵。

        领导朋友急用钱?

        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

        “老王呀,我在xx急用钱,现在只能用微信,钱不够,你能先借我一些吗?”新年拜年,突然收到朋友发来的求助信息,说得信誓旦旦,让人将信将疑。正纠结对面是否为本人,突然一条视频发来,里面正是朋友的面容声音“是我是我!”这下总归放下心来,本着救急心理赶紧将钱转了过去,事后和朋友提起,朋友却表示并不知情。这是咋回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已经亲眼确认过朋友的身份,咋还能受骗?

        随着科技的进步,“AI”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强大的实力,新年拍摄“AI换脸”“AI拟声”视频,在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时,你的个人脸部、声音信息很有可能被泄露!有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这点,通过“AI”技术换脸、拟声,对他人实施诈骗。

        春节提醒:在社交软件接到领导朋友的借钱语音或视频时,要仔细求证,通过回打电话、见面等多途径检验对方身份。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动态时,不要过多泄露自身人脸、指纹等信息。

        春节是诈骗高发的时间节点,希望大家可以提高警惕,欢欢喜喜过年,莫让骗子钻了空子。(Hi威海客户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