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渴望一个安全且丰富多彩的童年,青年人期望有保障且稳定的工作与安居环境,老年人希望拥有健康且舒适的晚年生活……为建设全龄友好城市并优化相关服务,2024年,威海市紧密围绕各年龄段人群的多层次需求,将包容互助与柔性关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运行的每一环节,细致入微地将这些需求体现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方面,确保生活在威海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

项目内容
优化全龄友好服务,提升群众幸福感。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服务示范机构10处。启动“成长引航家庭教育计划”,为3—18岁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1个、青年发展友好型镇街5个、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10张,为青年就业创业、安居保障提供支持,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护服务。
民生现场
贴心守护老人们的“记忆”
1月15日临近中午,东发老年护理院生活科负责人郑敏开始忙碌起来,她和护理员们逐一照护着认知障碍专区的老人吃午餐。
“杨奶奶,今天中午有您喜欢吃的包子和鸡腿,我陪您一起吃。”在杨奶奶的房间,郑敏一边和老人温柔地说着话,一边照顾她吃饭。
由于杨奶奶患有认知障碍症,如何照护老人成了家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后来,杨奶奶住进了东发老年护理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在这里和同样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人们接受专业照护,这让家人们既放心又安心。
东发老年护理院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是威海市去年打造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中的一处,建有床位50张,可以为不同程度认知障碍老人提供照护服务。
郑敏介绍,每个来到护理院的老人首先要接受评估,评定认知状况后,护理院会根据老人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住在这里的认知障碍老人,每天的起居饮食都会很规律,并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每周还会参与不同场景的文体、益智类活动。”郑敏说,在这里,每个老人都能得到精心照护和陪伴。
东发老年护理院康复大厅,是老人们除了饮食和起居外最常去的地方。康复大厅里,最引人注意的是温馨且怀旧的环境氛围,煤油灯、老式收音机、老式电视机、老式缝纫机、算盘……一件件体现着年代感的老物件,对认知障碍的老人们来说,是一种心灵上的抚慰。

“对记忆有缺失的认知症老人来说,他们对过去的事情记忆力要高于当下,为此,院里专门在环境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布置了浓浓的怀旧氛围。这既能勾起老人们的记忆,同时也能给他们提供一个交流的场地和话题。”郑敏说,“希望通过我们的精心照护,尽力去守护老人们的宝贵记忆。”
部门声音
共绘全龄友好幸福画卷
孩子们快乐成长,青年人满怀憧憬,老年人安逸养老,随着威海市全龄友好发展成果持续惠及民众,市民们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2024年,威海市卫健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建设了10处具有辐射带动、引领作用的高质量规范化普惠托育服务机构。近年来,威海市积极推动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市、县两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成率已达到100%。
2024年,威海市启动“成长引航家庭教育计划”,为3—18岁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此过程中,威海市妇联做好“家”字文章,创新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协作,联合威海市教育局举行“成长引航”家庭教育计划启动大会,规范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服务体系,举办4次“成长引航”家庭教育读书会。

为给广大青年就业创业、安居保障提供支持,2024年,威海市建成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区2个、青年发展友好型镇街10个。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中的认知障碍症患者增多,家庭照护专业性不足成为一个突出问题。2024年,威海市继续扩大长期照护服务供给,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在全市13家养老机构建成认知障碍照护床位455张。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认知障碍症老年人照护不同于一般失能老年人照护,需要更多理解、尊重、包容、平等的氛围,因此,在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的同时,还加大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能够为这些老人提供精心照护的专业队伍。(Hi威海客户端记者 仲艳楠 通讯员 秦帅/文 王茂忠/图 其他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