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闻网讯 2月8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市教育服务中心主任姜风格,市教育局职业教育科副科长李贞,介绍2025年威海教育改革系列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相关链接】
近年来研学实践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与家庭的关注。2025年威海各学校如何规范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为保证研学实践工作规范高质量开展,市教育局将指导学校将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统筹考虑,在教育教学时间内组织开展,确保小学四、五年级,初中一、二、三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学生每学年都能参加一至两次集体研学。各学校将与研学基地(营地)共同设计开发适合本地实际和学生特点的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注重突出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研学主题,同时兼顾科技创新、自然环境、职业体验等内容,促进研学实践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每次研学活动前,学校会通过召开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明确告知家长活动目的、时间安排、出行路线、学习内容、活动费用等信息,按照自愿原则征求家长意见,尊重学生选择;研学活动中,学校要在做好现场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安全保障;研学结束后,教育主管部门将把学校组织研学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学生“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
市教育局将统筹做好基地认定、课程开发指导、活动安排等工作,指导学校精心选择研学地点和路线,加强对研学的组织管理,确保研学实践活动规范有序。
威海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等方面,将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全过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细化完善全市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办法,通过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全面客观评价教师师德师风表现,将师德师风年度考核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
全链条健全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新入职教师培养三年行动计划等,为构建高质量教师队伍注入新动能。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成长规律,建立“新任教师、骨干教师、卓越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层级,采取校、县、市三级设计和提供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模式,构建“金字塔式”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育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更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秀教师、校长。
全方位赋能教师减负增效。持续开展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报备制度和监督管理长效机制,深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为中小学教师松绑减负。推动教育数字赋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在具体实施2025年计划实施职教助企行动,加强校企双向互动和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吸引企业深度参与进来?
在职教助企行动中,主要是通过挖潜职业教育内部优势和服务企业享受系列优惠政策两方面吸引企业深入参与。
职业教育将动态匹配企业需求,有针对性为企业输出技能人才和技术服务。比如,在专业开设阶段,面向企业开展调研,匹配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邀请企业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从课程到实践都融入企业意见;在学生实习实训时,根据企业实际项目需求,安排学生参与项目实践。
通过各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渠道,向企业精准宣传推送参与职业教育后在“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等方面可享受的系列优惠政策,扩大政策知晓度和覆盖面。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威海市尚学教育基金会将主动对接服务,确保优惠政策应享尽享。比如,在税收方面,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及其集团下属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足抵免的,未抵免部分可以在以后年度继续抵免。还有,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用于教育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悦/文 毕钰晶/图 荣慧 吕丹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