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教育

中医养生 | 探秘刮痧,快收藏!

2025-02-10 编辑: 李静

        刮痧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核心原理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人体经络系统纵横交错,内联脏腑,外接肢节,是气血运行的关键通道。当外邪入侵或体内气血失调,经络便可能出现阻滞,类似交通堵塞,进而引发各种不适与疾病。

        刮痧则是通过特制的刮痧板,在体表特定部位进行反复刮拭动作。这种刮拭产生的良性刺激,能够激发经络的自我调节功能,促进气血在经络中的流通,重新恢复其顺畅运行的状态。

        刮痧后,皮肤表面往往会出现痧象,这是刮痧过程中独特且直观的身体反应。较为鲜艳的红色痧象,通常提示身体可能处于较浅层次的气血不畅或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属于疾病初期阶段。颜色较深的紫黑色痧象,则多表明体内存在较为严重的瘀血阻滞,或是长时间积累的寒湿之邪。

        痧象的形态和分布也与身体经络和脏腑密切相关。若某一区域出现密集且形态较大的痧斑,往往提示对应的经络或脏腑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适用病症

        外感病症:如感冒、流感等初期阶段。

        对于各类肌肉骨骼疼痛问题: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的疼痛。

        脏腑功能失调病症:因为经络与脏腑相连,刺激经络穴位能传导至脏腑,调整其气血阴阳,恢复正常功能。

        另外,长期坚持适度的刮痧保健,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增强身体的整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起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刮痧禁忌

        皮肤破溃、感染的患者;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特殊部位;体质极度虚弱、过度疲劳、空腹或饱餐后;同时,刮痧时应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避免过度用力造成皮肤损伤或其他不适。在刮痧后,需注意保暖避风,避免刮痧部位即刻接触冷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调整,确保刮痧疗法的安全、有效实施。合理运用刮痧,方能收获健康。

        编辑:李静|审核:雅斐|签审:刘观达  

        (来源:威海市立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