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产业振兴撬动城乡共富

2025-02-12 编辑: 史秀英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产业振兴成为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通过产业振兴带动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三产融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正在重塑城乡关系新格局。

        从传统农业到智慧集群跃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而产业振兴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生产模式的桎梏。威海环翠区宋家疃西红柿科研中心引领种业创新,七彩生物冷凉植物示范基地突破地域限制,电商基地研学项目打通产销链路。当传统农户还在为丰产滞销发愁时,环翠区已建立起覆盖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的现代农业体系,让特色农产品溢价能力提升50%,真正实现“种得好”更要“卖得值”。

        构建城乡要素流动生态圈。传统城乡关系中,乡村长期处于要素输出的被动地位,人才、资金、技术等优质资源持续向城市单向流动。通过产业振兴,城市资本下乡、人才返乡、技术进乡,形成城乡要素良性互动。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参与的产业格局,既保证了规模效应,又保留了乡村经济多样性,使城乡要素在技术、资本、市场等维度实现深度耦合。

        科技与人才双轮迭代。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是产业振兴的双轮驱动。现代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植养殖,而是需要科技赋能、人才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威海市环翠区搭建的市级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正在改写农业的基因密码:海洋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让海带变身医用敷料,军用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开发出野战速食海珍品……这种“实验室经济”模式,使农业科技转化率提升至65%,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重新定义城乡关系新范式。在都市圈发展背景下,近郊经济成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切入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的兴起,使乡村成为城市居民休闲消费的新选择。这种空间价值的重构,不仅提升了乡村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重塑了城乡关系,使乡村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回望,当产业根基深植科技创新,当城乡要素实现自由流动,当人才战略激活内生动力,乡村振兴就能突破资源约束,走出一条质量兴农、融合富农的创新之路。(作者:环翠区农业农村局 郑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