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海时评

山海时评 | 海洋强省:蓝色国土上的壮丽篇章

2025-02-17 编辑: 孙晓丽

山东,这片位于中国东部的广袤大地,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以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山东省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这片蓝色国土上书写着壮丽的篇章。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约占全国的1/6。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山东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石。从经济数据上看,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连年攀升,彰显出强大的海洋经济实力。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5%,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2%。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7620.4亿元,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电力业六个产业增加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在海洋经济的强劲推动下,山东的沿海城市纷纷依托海洋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青岛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其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等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集聚于此,全职驻鲁院士达23人,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这些顶尖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人才,为山东的海洋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支撑。从深海开发、智能装备到生物育种,山东在多个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一系列先进的海洋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海洋科技创新是山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动力。山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近年来,山东加强了对海洋科研的投入,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山东的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国家海洋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支持。例如,“蛟龙号”“海龙号”“潜龙号”等深海探测重器从山东交付启航,为国家深海探测和资源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海洋经济发展的同时,山东也高度重视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近年来,山东加强了对近岸海域环境的治理,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入海,实施了一系列海洋生态修复工程。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也提升了山东的海洋生态文明水平。2023年,山东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95.6%,历史性进入全国前3名。4个海湾入选全国美丽海湾,数量居全国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山东对海洋生态保护的持续投入和不懈努力。

除了经济和生态方面的成就,山东在海洋开放合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山东沿海港口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海上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些港口不仅为山东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国家的对外开放战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山东还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与交流,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海洋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山东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

展望未来,山东将继续坚持陆海统筹、经略海洋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海洋强省建设。一方面,山东将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做强海洋渔业、海洋运输等传统优势产业,壮大海洋船舶及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山东将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生态保护力度,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山东还将深化海洋开放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

山东海洋强省建设是一篇正在书写的壮丽篇章。在这片蓝色国土上,山东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海洋战略,为实现海洋强国梦贡献着山东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山东将继续在海洋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作者:经区西苑街道办事处 刘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