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二十余载,她深耕经典,精研医术,致力中医传承与创新,曾获得“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作为中医专家,她用“一人一方”的个性化治疗治愈无数疑难杂症,积极探索中西医结合之路,成为患者信赖的“健康管家”。她,就是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中医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于明。
躬耕杏林 学无止境
“我能走上医学之路并成为一名中医纯属偶然。”近日,于明在接受采访回忆当初的求学历程时说,2002年夏天她参加高考后被调剂去山东中医药大学,阴差阳错读了中医系。
尽管开始有些迷茫,但于明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一行爱一行。临近毕业时,她很快发现5年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于是她又选择了读研,将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慢性病研究作为主攻方向。2010年,她毕业回到家乡,成为威海市立医院的一名医生,从此开始了辨证施治治病救人的从医生涯。
来中医科就诊的病人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多个专业,对年轻的于明来说,既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考验,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她在这里得以快速成长。2018年,她申请赴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系统学习了针灸,回到科室后很快就凭借它大显身手,帮助不少病人治愈了困扰多年的顽疾。
曾经有一次,于明在为一老年女性患者诊治时了解到,其右侧腕关节皮肤烫伤后剧烈瘙痒三年多,严重时必须将局部皮肤抓挠至渗血后方可换缓解瘙痒。这期间患者曾尝试过各种中药、西药甚至偏方,有的可以短期缓解但停药即反复,有的则完全无效。鉴于患者病史长,皮损严重,非一般针灸能及,于是她想到了针灸。三个月后,患者经过六次治疗,不但疤痕和瘙痒症状均已消失,烫伤部位也恢复了正常的皮肤纹理。
2022年,于明被评选为“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她每年都要抽时间带着问题参加学习研讨,精读四大经典,与名家面对面交流,分享案例,带动了个人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疑难杂症 顽症克星
多年的临床实践,令于明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形成了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经验。
“同样是感冒,病机不同,有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需阴阳辨证准确;有的人症状表现为出汗、烦躁,传统辨证多辨为阴虚阳亢,但实际可能是阳气大虚,如果治反了,效果就大相径庭。”于明表示。
30多岁的胡女士在某市接受宫外孕术后进行复查时发现,其血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始终徘徊在128mIu/ml(正常值应≤7mIu/ml)。当地某三甲医院妇科医生判断是残留的绒毛组织引发,由于这种进入盆腔、腹腔的破碎绒毛组织,肉眼不可见,也无法手术治疗,医生一时陷入了两难,于是便推荐她接受中医治疗。对此一直焦虑不安的胡女士经多方打听,辗转来到威海市立医院向于明求助。
“结合患者的舌脉及腹部触诊,我发现患者小腹冰凉且舌苔白腻,因此判断疾病的病机为‘下焦阳虚、寒湿内盛’,接下来就开出了包括肉桂、吴茱萸等十余味中药的方子予以治疗,以达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患者服药1周后再去检查,发现HCG指标已下降至76.36mIu/ml,经过继续调整处方,第二周后复查时HCG下降至33.4mIu/ml,经过20余天的治疗,患者的HCG由128.90mIu/ml下降至0.96mIu/ml(参考值≤7mIu/ml),患者免除了再次治疗的痛苦。
慢性荨麻疹因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困难,疗程长等原因令不少患者苦不堪言。于明日常接诊的患者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经过全面问诊和一人一方的个性化治疗,成功解除了瘙痒等症状的折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萌因患慢性荨麻疹需要长期服用抗过敏药,但是由此带来了易犯困等副作用,但药一停就会复发。前不久小萌由家长陪同向于明求医,希望在无副作用的前提下治好病。于明经过辨证论治,为其开出消风散加减方子。用药一周后瘙痒症状即告消失。原本对中医疗法持怀疑态度的家长在向于明表达谢意的同时,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有两年多病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并且每天都要吃西药,只要一停就复发,希望能借助中医疗法消除病痛。对此,于明在指导患者逐渐减少西药用量的同时,为其开出以疏风、清热、凉血为目的,包含浮萍、薄荷等的方药,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西结合的探索者
作为威海市立医院的医生,近年来于明在推动中西医结合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于明去年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性。该患者曾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患者胸闷、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的状态没有太多改善,生活质量仍然不理想,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步行几十米就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在为患者问诊时于明发现其舌质暗淡胖大,苔白厚,舌下静脉迂曲,双侧寸关脉沉,双尺脉沉弦。因此认为上述症状符合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患者的舌诊同时提示存在气虚血瘀的病机。
基于以上症状,于明为其开具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方。患者服药一周后即感觉胸闷明显减轻。接下来于明继续为其调整方药。在服用一个月后,患者自感活动耐力明显提升。服用两个月后,每日已能步行一两公里而无明显不适。一西医同事查看病例后感叹:“我们解决了血管堵塞,你们中医解决了血流动力的问题。”
病人眼中的于明,不仅是一名中医专家,也是他们的生活顾问。每当身体出现问题或用药期间有任何疑问,他们就可以通过微信或电话等方式及时联系咨询,而于明在坐诊之余,都会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并根据其不同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医15年,于明见证并参与了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得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威海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威海市立医院金牌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担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
展望未来,她表示,将与同事们一道,按照医院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加强与西医科室合作,贡献中医力量,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躬耕杏林 学无止境
“我能走上医学之路并成为一名中医纯属偶然。”近日,于明在接受采访回忆当初的求学历程时说,2002年夏天她参加高考后被调剂去山东中医药大学,阴差阳错读了中医系。

尽管开始有些迷茫,但于明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学一行爱一行。临近毕业时,她很快发现5年的学习时间远远不够,于是她又选择了读研,将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慢性病研究作为主攻方向。2010年,她毕业回到家乡,成为威海市立医院的一名医生,从此开始了辨证施治治病救人的从医生涯。
来中医科就诊的病人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多个专业,对年轻的于明来说,既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考验,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她在这里得以快速成长。2018年,她申请赴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系统学习了针灸,回到科室后很快就凭借它大显身手,帮助不少病人治愈了困扰多年的顽疾。
曾经有一次,于明在为一老年女性患者诊治时了解到,其右侧腕关节皮肤烫伤后剧烈瘙痒三年多,严重时必须将局部皮肤抓挠至渗血后方可换缓解瘙痒。这期间患者曾尝试过各种中药、西药甚至偏方,有的可以短期缓解但停药即反复,有的则完全无效。鉴于患者病史长,皮损严重,非一般针灸能及,于是她想到了针灸。三个月后,患者经过六次治疗,不但疤痕和瘙痒症状均已消失,烫伤部位也恢复了正常的皮肤纹理。
2022年,于明被评选为“山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此后的三年时间里,她每年都要抽时间带着问题参加学习研讨,精读四大经典,与名家面对面交流,分享案例,带动了个人业务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疑难杂症 顽症克星
多年的临床实践,令于明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形成了独到见解,积累了丰富经验。

“同样是感冒,病机不同,有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需阴阳辨证准确;有的人症状表现为出汗、烦躁,传统辨证多辨为阴虚阳亢,但实际可能是阳气大虚,如果治反了,效果就大相径庭。”于明表示。
30多岁的胡女士在某市接受宫外孕术后进行复查时发现,其血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始终徘徊在128mIu/ml(正常值应≤7mIu/ml)。当地某三甲医院妇科医生判断是残留的绒毛组织引发,由于这种进入盆腔、腹腔的破碎绒毛组织,肉眼不可见,也无法手术治疗,医生一时陷入了两难,于是便推荐她接受中医治疗。对此一直焦虑不安的胡女士经多方打听,辗转来到威海市立医院向于明求助。
“结合患者的舌脉及腹部触诊,我发现患者小腹冰凉且舌苔白腻,因此判断疾病的病机为‘下焦阳虚、寒湿内盛’,接下来就开出了包括肉桂、吴茱萸等十余味中药的方子予以治疗,以达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效果,患者服药1周后再去检查,发现HCG指标已下降至76.36mIu/ml,经过继续调整处方,第二周后复查时HCG下降至33.4mIu/ml,经过20余天的治疗,患者的HCG由128.90mIu/ml下降至0.96mIu/ml(参考值≤7mIu/ml),患者免除了再次治疗的痛苦。
慢性荨麻疹因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治疗较困难,疗程长等原因令不少患者苦不堪言。于明日常接诊的患者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患者。他们经过全面问诊和一人一方的个性化治疗,成功解除了瘙痒等症状的折磨,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正在上幼儿园的小萌因患慢性荨麻疹需要长期服用抗过敏药,但是由此带来了易犯困等副作用,但药一停就会复发。前不久小萌由家长陪同向于明求医,希望在无副作用的前提下治好病。于明经过辨证论治,为其开出消风散加减方子。用药一周后瘙痒症状即告消失。原本对中医疗法持怀疑态度的家长在向于明表达谢意的同时,表示自己也是一名有两年多病史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并且每天都要吃西药,只要一停就复发,希望能借助中医疗法消除病痛。对此,于明在指导患者逐渐减少西药用量的同时,为其开出以疏风、清热、凉血为目的,包含浮萍、薄荷等的方药,同样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中西结合的探索者
作为威海市立医院的医生,近年来于明在推动中西医结合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于明去年曾接诊过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性。该患者曾接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尽管手术非常成功,但术后患者胸闷、气短、活动耐力下降的状态没有太多改善,生活质量仍然不理想,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步行几十米就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在为患者问诊时于明发现其舌质暗淡胖大,苔白厚,舌下静脉迂曲,双侧寸关脉沉,双尺脉沉弦。因此认为上述症状符合胸痹“阳微阴弦”的病机,患者的舌诊同时提示存在气虚血瘀的病机。
基于以上症状,于明为其开具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药方。患者服药一周后即感觉胸闷明显减轻。接下来于明继续为其调整方药。在服用一个月后,患者自感活动耐力明显提升。服用两个月后,每日已能步行一两公里而无明显不适。一西医同事查看病例后感叹:“我们解决了血管堵塞,你们中医解决了血流动力的问题。”
病人眼中的于明,不仅是一名中医专家,也是他们的生活顾问。每当身体出现问题或用药期间有任何疑问,他们就可以通过微信或电话等方式及时联系咨询,而于明在坐诊之余,都会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有问必答,并根据其不同情况提出合理建议,引导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从医15年,于明见证并参与了威海市立医院中医科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曾获得山东省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威海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威海市立医院金牌职工、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同时担任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东针灸学会针药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威海市中医药学会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
展望未来,她表示,将与同事们一道,按照医院发展要求,进一步强化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加强与西医科室合作,贡献中医力量,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来源:威海市立医院)
签审:张军涛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
复审:颜燕军
编辑:毕玲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