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蝉鸣、海风……威海,这座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海滨城市,之所以能够吸引大天鹅前来栖息,成为众多游客喜爱的旅游城市,究其根本在于威海重视生态环境。
新时代以来,威海把精致理念融入美丽海湾建设,桑沟湾入选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威海创新海洋生态环境管护模式,探索海湾生态价值转化路径,以史无前例的角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争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
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培育新动能。夏日时节的威海,碧海蓝天、海鸥飞舞,风景如画的海岸风光让众多游客沉醉其中。华夏城被生态环境部列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同时拉动了附近村的经济,解决了更多本地人就业问题。威海应加快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此外,要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深度融合,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实现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的有机结合。
加强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新能源提供“绿色动力”,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近年来,威海加强科技创新,打造了荣成核能、乳山海上风电装备、文登多元储能等三大绿色能源产业基地,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威海应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重点突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氢能等关键技术。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盟,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优化绿色金融体系,赋能低碳转型。威海要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的支撑作用,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如“绿农贷”“绿e链”等特色产品,支持绿色农业和低碳产业链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可以预见,在大抓经济和产业升级的促进下,“威海制造”向绿色转型的典型案例将越来越多,重塑威海产业基本面的同时,更将务实高效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是威海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通过优化绿色金融体系、加快能源结构优化、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加强科技创新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威海市有望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威海要继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威海样板”。(作者:荣成市王连街道办事处 柳清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