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注民生

《威海市“创业威海”行动方案》发布

2025-03-14 编辑: 宋倩

      威海新闻网讯(记者 刘凌玉 通讯员 邢伊爽)3月13日,市新闻办召开“真抓实干勇争先 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介绍《威海市“创业威海”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有关内容。记者获悉,《行动方案》明确,到2026年,全市将扶持创业1.9万人以上,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着力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创业新生态。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超介绍,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我市统筹集成发改、教育、科技、工信、财政、市场监管等15个部门的政策资源,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企业和群众代表意见,研究制定该《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共有9项总体目标,到2026年,全市扶持创业1.9万人以上,带动就业5万人以上;每年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0家、“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70家、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个;每年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不低于各贷款增速,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15亿元;年均征集创业创新赛事优质项目95个,举办各类创业促进活动65场。

      根据《行动方案》,我市将实施创业市场环境“暖心计划”、创业重点领域“强链计划”、创业金融资本“护航计划”等7项计划,共24条政策措施。其中,围绕实施创业金融资本“护航计划”,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涛介绍,市场监管部门将根据省级层面制定的《关于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标准,将从事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分为“三型”(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和“四类”(知名类、特色类、优质类、新兴类),精准筛选一批经营好、信用资质优、发展潜力大的个体工商户,建立分型分类融资白名单,推送各金融机构开展融资对接活动。

      平台载体对创业支撑作用显著,《行动方案》提出,重视省市多层级平台建设,实施支持企业创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公共实训基地、搭建创业赋能中心、深化“黄河青创走廊”共建行动等系列举措,持续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激发创业活力。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威海市服务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兴武介绍,近年来,市发展改革委把谋划好、推进好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作为服务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抓手,在深入摸排全市需求的基础上,按照谋划、储备、实施三个类别建立了覆盖全域的重点项目储备库,储备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技能教培中心、区市公共实训基地等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1亿元。

      实施创业威海的关键一环是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稳定经营的市场主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海燕介绍,近年来,市工信局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加速中心,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载体支撑,优化系统服务,促进创业与创新高效结合,做优做大优质企业矩阵,全市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总数达到857家。

      《行动方案》对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给予大力支持。为有效推动《行动方案》落实落地,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朱复刚介绍,各级人社部门将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跨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制定高效协作流程,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擦亮“创业威海”工作品牌。

      《行动方案》以创业为桥梁纽带,统筹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具体而言,我市将积极推进人才集聚节点和人才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实施“新时代威海英才工程”;建设特色创业街区,培育20个市级创业街区,争创2至3个省级创业街区;打造3个青年双创阵地,建设市级创业导师工作室40个,组织创业导师公益活动等,着力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创业新生态。(来源:威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