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薄膜、安装卷帘机、铺棉被……3月25日,在位于经区泊于镇的龙山湖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蔬菜坊项目正有序推进,9座装配式温室大棚进入收尾阶段。“4月初新大棚就能投入使用,打算种油菜、茼蒿、苔菜等绿叶蔬菜。”威海广安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负责人王金明介绍。
在不远处的2座先行试种的大棚里,满眼绿意,一株株西红柿苗、黄瓜苗,层层叠叠,长势喜人。“这里的黄瓜、西红柿品种可不一般,玉女黄瓜、奶油黄瓜、青甜西红柿、粉桃、T7小番茄等都是‘稀罕’品种。”王金明说,“黄瓜最近每天能出货300斤,主要通过社区团购销售,直达市民餐桌。”
蔬菜坊项目是龙山湖省级样板片区的核心项目之一。近年来,经区依托龙山湖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用活低效闲置资源,以“创意生产、创意生活、创意生态”为思路,通过“政府+国企+社会资本+村集体”投资运营模式,在片区内打造现代高效农业、民宿体验、休闲观光等多功能区,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今年,该片区持续推动“农业+旅游观光+研学”融合发展,重点建设蔬菜坊二期项目,打造高端品牌蔬菜基地,计划新增冬暖式日光温室29座,并配套研发及检测中心、恒温库及配送中心等。“我们打算把研学、农文商旅等元素融合到项目里,这个阳光房就是用来研学的。”王金明介绍,五颜六色的辣椒、西红柿、南瓜等造型的大摆件已到位,空间内还陈列了农具、种子、农产品,团队正在制定研学方案,为后续接待研学团做准备。
在环翠区菱角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农业与研学深度融合”已有了更具象、生动的体现。3月25日,来自鲸园小学、北竹岛小学、长征路小学的800多名学生在菱角湾省级样板片区内的环翠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开展为期5天的研学活动。
片区内的智慧大棚、壹号农场、我家菜园、菱角湾野炊区,是孩子们的“立体化”课堂,让他们在这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劳动实践课。“每个周都有研学团队过来,今年已累计接待2500人。春季带孩子们体验播种、风筝制作等项目。”研学基地相关负责人毕研伟介绍,去年一年共接待学员1.5万余人。
据了解,菱角湾省级样板片区在持续培育壮大现代苹果产业、特色花卉产业等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依托环翠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利用红色教育、田园风光、乡村研学等优质资源,推动“农业+文旅+研学”产业融合发展。以菱角湾自然学堂内的项目为主线,开展全域研学,设计精品研学路线6条,利用节假日开设3类特色夏令营。“农业+文旅+研学”的模式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吸纳周围800余名村民就业,还带动村集体增收。
在荣成俚岛镇,“海牧蓝乡”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项目将在今年启动实施。项目计划筛选南我岛、瓦屋石、陈冯庄、东高家等10个村居,建设海洋产品精深加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30个,重点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带、乡村产业振兴引领区、和美乡村精致建设先行区,打造“有产业、有颜值、有活力、有后劲”的乡村振兴样板。
打造样板片区,是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我市按照“全域布局、精致打造、梯次培育、要素整合”的思路,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扩面提质升级行动,推动片区实现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截至目前,全市梯次建设省市县镇四级样板片区101个,片区村庄覆盖率达到50%,构建起“抓一半带一半”的发展格局。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扩大片区示范引领优势,争创省级片区不少于4个,累计达到14个以上,动态培育市级精致片区10个。(Hi威海客户端记者 王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