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健康成为了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实施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旨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今天,让我们运用中医智慧,实现健康生活,一起锻炼起来。
中医对肥胖的独特见解
中医对肥胖的认知源远流长,《黄帝内经》中就有相关论述。从中医理论来看,肥胖的病机主要涉及气血失调、痰瘀互阻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肥人多气虚”“肥人多痰湿”是对肥胖病机的高度概括。不同体质的人在肥胖表现和调理方法上也存在差异,比如,痰湿质的人多数体型偏胖,腹部肥满,皮肤油脂分泌多,爱出汗,胸闷痰多,眼睑易水肿,容易困倦,爱吃肥腻食物;气虚型的人肌肉松软,俗称虚胖,声音轻小,精力不充沛容易疲劳,目光少神。针对不同体质,中医有着个性化的调理策略。
中医体重管理饮食篇
在中医理念里,合理饮食是体重管理的基石。《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各类食物在饮食结构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均衡饮食才能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体重管理中,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食物。如体质偏寒者,应多食用温性食物;体质偏热者,则应选择清凉食物。同时,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以调和气血,促进新陈代谢。
中医体重管理运动篇
中医倡导动静结合的运动方式。在“体重管理年”中,我们可以结合中医理论,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这些运动注重呼吸与动作的协调,有助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中医体重管理起居篇
中医讲究顺应自然,起居作息与体重管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就告诉我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生活。
中医体重管理穴位调理篇
中医的穴位调理方法在体重管理中也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常见的穴位调理方法包括按摩、艾灸、针灸等。
※按摩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法,每天用手指按压穴位3—5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艾灸则是利用艾草的温热和药力,通过穴位渗透到身体内部,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
※针灸则需要专业的医生操作,通过针刺穴位,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
国家推行“体重管理年”行动,是为了让大家都能重视健康,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让我们积极响应,从中医的饮食、运动、调理等方面入手,科学管理体重,拥抱健康生活!(来源: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签审:张军涛
复审:孙美玲
编辑:于雨晴